张养浩《三事忠告》版本述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5
/ 3

张养浩《三事忠告》版本述略

马继业

(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山东省济南市250014)

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元代官箴文献整理》(15YJC870016)资助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晚号“齐东野人”,曾经先后担任东平学正、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职。一生为官清廉,直言敢谏,曾因上书议论时政遭贬黜。至治元年(1321)辞官还乡,朝廷七召而不就。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饥民相食,应召任陕西行台御史中丞,负责赈灾,忧劳成疾,死于任上。追封滨国公,赐谥“文忠”,是有元一代名臣。他一生以词曲诗文自适,著述丰富,有《归田类稿》、《三事忠告》、《云庄乐府》、《张文忠公文集》等传世,其中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佳作更是脍炙人口。

张养浩一生不仅勤于政事,而且善于总结自己的政治经验。他的政治成就决不仅仅因为他官居极品,而在于他为后世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政治经验。由于张养浩长期担任地方和中央官员,对官场情况十分熟悉,本人又遵循孺家学说,始终言行一致,所以对问题捕捉准确,分析透彻,见解独到。“尝著书三卷,一曰《庙堂忠告》,二曰《风宪忠告》,三曰《牧民忠告》,皆言居官之道。”他在不同任职阶段所撰政论书籍《三事忠告》(也称《为政忠告》),是对当时中央和地方官吏的真诚劝告。明代李濂读《三事忠告》后,感触颇深:“余读《牧民忠告》,深有取于‘诚生爱,爱生智’之言,而又切切以立石颂德,建生祠以图不朽为戒,可谓切要之论。《风宪忠告》中谓,荐举之体宜先小官,纠弹之体宜先贵官。如诚小人也,虽有所长亦不必举,何则,其平日不善者多也;如诚君子也,虽有小过亦不必言,何则,其平日善者多也。诚如风宪者所当知。《庙堂忠告》谓,身为宰相何善不可行,何功不可立,顾乃为区区之利蛊惑而妄行,切中时弊,可谓有宰相之志者。”

一、《三事忠告》的基本内容

1、《牧民忠告》。当时元朝官员选择职位,大都重视上层官位而轻视基层,很多人对县尹这样的职位不感兴趣。张养浩认为汉唐时期盛世局面的出现与重视县令这样的亲民官有很大关系,主张“民职不宜泛授”,如果轻浮地选人,又懵懵懂懂而任命,其结果不能不令人忧虑,他在《初拜堂邑县尹》诗中所表达的就是这种担心。因此,他在任期间专门写作《牧民忠告》一书,希望能对各地的牧民官有所劝谏,进而能够改善元朝基层的政治局面。张养浩所著《牧民忠告》,凡十纲,七十二子目,内容包括从受命上任到离职休养共十个方面、七十四项做事做人的方法,是我国古代牧令中较完整的述职报告。凡有志于为官的学士,无不从中吸取适合时宜的精神养料。

2、《风宪忠告》。张养浩担任监察御史正值元武宗当政期间,是元代监察系统逐步走向孱弱的时期。“伏自世祖皇帝立御史台迨今五十余年矣,昔阿哈玛特饰奸乱政,台谏不言,为盗杀之。僧格罔上酷下,迨其诛灭,世祖皇帝震怒台臣不先事而言,几至危殆。是知国家未尝负言官,而言官则有负国家者矣。”张养浩对此焦虑万分,他四处呼吁,甚至给皇帝上书,他在给元武宗的《时政书》中曾经专门提到了台纲太弱的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当政者对加强监察系统的重视。“近年以来纪纲法度废无一存,昔在先朝,虽掾吏之微,省亦未尝敢预其选。今阖台之官皆从尚书省调之,夫选尉所以捕盗也,尉虽不职,而使盗自选之,可乎?况中外之司论其关系重者无过省台,就二者言之,台为尤重。盖省有宰执为朝廷股肱,台有言官为朝廷耳目。”为了加强监察官员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张养浩注意总结自己和他人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够为广大监察系统的同僚提供有益的借鉴,建设一支廉洁高效的监察队伍,加强对元朝政府的行政监察力度,促使政治走向清明。本着这一目的,张养浩在任职监察御史期间,对自己职责所在的各个方面多有用心,很快又总结出一套干好监察御史的工作原则。为了使自己总结的工作心得能够迅速推广开来,能够对加强元朝的监察系统有所贡献,他特地将这些总结行诸文字,写成《风宪忠告》一书,包括自律、示教、询访、按行、审录、荐举、纠弹、奏对、临难、全节等十部分。

3、《庙堂忠告》。《庙堂忠告》一书是张养浩对自己担任礼部尚书兼参议中书省事期间的行政经验的总结,根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庙堂忠告》的评价,可知它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考《书》称任人、准夫、牧作三事,《诗》称三事大夫皆在王左右之尊阶。施于《庙堂忠告》,犹为近之。御史县尹,不在是列。”如果再细分,《庙堂忠告》中有十项内容,这就是“修身”——修炼自己的身心,“用贤”——启用贤人;“重民”——依重百姓;“远虑”——想到未来,“调度”——调节和睦;“任怨”——不惧怨恨;“分谤”——承担诽谤;“应变”——顺应变化;“献讷”——尽忠言;“退休”——告老原乡。张养浩写作此书的目的,就是为居于高位的宰执之臣提供行政的基本参考和借鉴。“古人居庙堂之上者,有若皋、夔、稷、契、伊、傅、周、召,其事功犹可稽诸简策,诚能因此书逆而求之,则道揆法守于是乎在矣!”

二、《三事忠告》版本流传考

《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庙堂忠告》三书非一时所著,本各自为编。目前最早版本为元顺帝元统年间刊本的《张文忠公文集》,卷二十五至卷二十七为《三事忠告》,每叶二十行,行十八字,高七寸,广五寸一分.黑口单边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十一月张养浩之子张引将《三事忠告》献给皇帝。

张养浩的《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庙堂忠告》除被收入文集外,从所见三部著作的序文来看,元末、明初又有抄本及刊本单独流传。已知有:元顺帝后至元四年(1338),福建崇安县令高唐邹从吉《牧民忠告》刻本(彭炳为撰序);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福州路学宫《牧民忠告》刻本(福建闽海道廉访使宣城贡师泰撰序);至正十五年福建闽海道监宪庄某《风宪忠告》刻本(林泉生撰序);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广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左参议靳颢《庙堂忠告》刻本(有靳颢序)等。

《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庙堂忠告》三书合为一起是在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1394)广西按察司佥事扬州黄士宏合为一卷刻之,总题日《为政忠告》,并有陈琏作序。当时序文中称为《为政忠告》,但是标题却称为《三事忠告》,可能是序文在以后重刻的时候被修改的。“广右宪佥黄公士弘读而深喜之,曰:‘三代之治,亦不过常伯、常任、准人三事而已。三事修而百职从而正矣。人有古今,理无古今,今之位三事者,讲而习之,则天下于变时雍,岂不由是而治之欤?’乃合三编为一,而题曰‘三事忠告’,遂命工锓梓,以永其传,使已仕者有所规矩,未仕者为他日修治之地也。”明宣宗宣德六年(1431),河南府知府李骥重刻,改名为《三事忠告》。这次改名参考了《尚书.立政》中“任人、准夫、牧”三事和《诗•小雅•雨无正》中“三事大夫,莫肯夙夜”。清代学者永珞认为将《为政忠告》改名为《三事忠告》的原因是“盖明人书帕之本,好立新名,而不计其合于古义否也。相沿已数百年,不可复正。今故意同姓知名著录,而附订其乖舛如右”。此外明朝还有隆庆元年贡安国刻本和芸叶轩刊本、郑瑛刊本和王士弘刊本。

据明代吴宽记载,张养浩的《三事忠告》曾被广泛刻印流传。“君至,以属吏不知为政,取前元张文忠公《三事忠告》刻木传之。”由于张养浩对政治经验的总结非常完备,还曾被人抄袭。“弘治元年(1488),徽州教授周成进《治安备览》,诏少詹事程敏政看详,敏政言其窃宋赵善璙《自警编》、元张养浩《牧民忠告》,诏以成狂妄,还其书,置不问。”到了清代,《三事忠告》仍然受到高度重视。《四库全书总目》论《三事忠告》曰:“养浩为县令时著《牧民忠告》二卷,凡十纲。七十二子目。为御史时著《风宪忠告》一卷,凡十篇。入中书时著《庙堂忠告》一卷,亦十篇。其言皆切实近理,而不涉于迂阔。盖养浩留心实政,举所阅历者著之。非讲学家务为高论,可坐言而不可起行者也。”

《三事忠告》在清朝随着考据学的兴起而得到了重视,也得到了校证和重刻。清初魏裔介单独将《牧民忠告》从《三事忠告》中摘出,开启了《牧民忠告》与《三事忠告》分开的先河。清代学者陆陇其曾记载:“(康熙十四年三月廿一)午后,胡存古以江西熊飞渭、李基所刻元儒张养浩《牧民忠告》来。”此后滇南李文耕重新校对张养浩的《牧民忠告》。重刻《三事忠告》一书比较著名的有两次:一次是益都李文藻根据明合刻本,重刻于桂林,也就是贷园丛书本,其中里面的《牧民忠告》被单独收入《四库全书》;一次是道光辛卯历城尹济源收集到曲阜孔氏原绛云楼元刻本,倩郭兰石影写刊本,字迹秀雅,雕刊精妙,可惜传本甚少,世罕知之,原版存于尹氏碧鲜斋。此外还有“国朝柏乡魏文毅公曾刻其一种,……和费新桥方伯复刊于粤东,以故世多有其书。”其余还有道光卢氏芸叶轩重刊本、嘉庆章甫如不及斋本、丙章手刻本、江苏局本、同治苏州书局本。

《三事忠告》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还在朝鲜、日本得到流传,在海外也有相当的影响。在朝鲜的流传只找到一条史料“庆尚道九日程密阳(藏版)《牧民忠告》”。而在日本得到了重刊和收藏。自明代以后,《三事忠告》传入日本,成为江户时代政要的必

读书籍。时至今日,仍被日本政经界领袖奉为汉学经典。

清道光十三年(1833)重刊本收藏在东洋文库、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日本国会图书馆和尊经阁文库:日本江户天保五年(1834)官刊本收藏于京都大学图书馆、东洋文库、内阁文库:日本江户嘉永四年(1851)刊本.收藏于日本国会图书馆。日嘉永四年官版书所据为清康熙二十四年张养浩九世孙张家声版本重刊,御书物师为出云寺万次郎。

《三事忠告》虽非长篇巨著,但作为张养浩从政经验和为官智慧的总结,非常实用。“张文忠公《三事忠告》,诚有位者之良规。观其在守令则有守令之式,居台宪则有台宪之箴,为宰相则有宰相之谟,醇深明粹,真有德之言也。考其为人,能竭忠徇国,正大光明,无一行不践其言。”张养浩以自己的行动,增强了他在书中所宣扬廉政思想的可信度,问世以来评价极高。

参考文献

[1]邵远平:《续弘简录元史类编》卷二十四。

[2]李濂:《书三事忠告后》,《嵩渚文集》卷七十二,四库存目丛书。

[3]张养浩:《时政书》,《归田类稿》卷二。

[4]张引:《庙堂忠告》序,徐明、文青校点《为政忠告》,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李修生:《张养浩著作考述》,《文学与文化》2015年第1期。

[6]张士谔:《三事忠告序》,洪武二十七年刻本。

[7]孔安国传、孔颖达等正义,黄侃经文句读:《尚书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59页。

[8]毛公传、郑玄笺、孔颖达等正义,黄侃经文句读:《毛诗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409页。

[9]永瑢等:《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八,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0]吴宽:《家藏集》卷七十六

[11]沈德符:《著述》,《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

[12]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八0,中华书局2003年版。

[13]王赠芳、王镇修,成爟、冷烜纂:(道光)《济南府志》卷六四,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

[14]张纶:《林泉随笔》,《词综补遗》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