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艺术歌曲《怀念曲》的演唱艺术特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浅析艺术歌曲《怀念曲》的演唱艺术特征

李鑫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省成都市)

摘要:中国艺术歌曲是我国一种非常重要的音乐体裁,是一种将古诗词与音乐相融合的一种形式,其音乐也是特意为古诗词所编配的音乐。音乐极具抒情性,能够让旋律与人声完美地相结合,使得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大大提升。作品《怀念曲》便是典型的艺术歌曲。

关键词:艺术歌曲;音乐特征;歌曲处理

艺术歌曲起源于19世纪欧洲地区,是基于抒情歌曲的类型基础上结合了诗歌体裁而产生的,其特点是旋律优雅、人声与器乐完美结合以及韵味深长。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是由作曲家根据诗韵与律韵相结合而特定创作的,并不是即兴创编的。中国艺术歌曲至今已有一个世纪。经过几代创作人的探索与发展,已经具备中国特有的时代风格和民族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赵元任先生创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艺术歌曲《怀念曲》是由毛羽作词,由黄永熙创作而成。作品《怀念曲》旋律抒情优美,其钢琴伴奏则是作曲家专门这首作品所创作的,曲调流动性极强、抒情柔美,很大程度上能推动演唱者的演唱情绪,并将演唱者带入其中歌曲情境之中。

艺术歌曲《怀念曲》的内容讲述了“我”对远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来展开双方的情感交流。词作者多次采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使得歌曲内容形象而富于深意。歌曲内容分为两部分,其一是以“我”对远方心上人的问候,通过“流水”将思念与爱慕之情送往心上人手里,同时希望能通过这些来打动心上人。其二是“我”通过询问“南归的燕”的方式来得知你的答复,可“我”收来的却是自己命运的同情,此时的“我”伤心不已。这首作品是一首E宫调式的歌曲;其曲式为方整式的对比单二部曲式,歌曲的节奏基本相同。整首作品布局为前奏部分、A乐段、间奏部分、B乐段,结构清晰、工整;前奏为八个小节,其中A乐段可分为四个乐句,四个小节为一句;B乐段与A乐段结构一致。

气息是人们最基本的生理活动,歌唱中的气息是有意识、有控制的气息,良好、强大的气息是歌唱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对于这首艺术作品来说,就是对演唱者气息控制的考验。前奏部分是一段比较长的音乐,此时,我们不能站在台上呆呆的等音乐。在这段前奏的音乐里我们需要感受音乐的情绪,调整呼吸,使自己的呼吸融入到音乐之中,而且这一过程的呼吸是随着音乐的强弱关系来呼吸的。在演唱之前需要准备好吸气,这一步需要在前奏合适的拍子上吸气,吸气过早的话,会导致气息僵硬,最后导致歌唱状态不自然;太晚吸气又会导致,气息不足或者沉不下来,最终导致声乐是没有根的、漂浮着的,气息准备好时随着音乐开始演唱。整首歌曲是主要是讲究气息的控制,其中以一个乐句换一口气,这就需要强大的气息支撑着。第一乐句是一段采用中弱力度记号的一个乐句,所以气息不需要流动太快。第二乐句的气息采用由弱到强,到第三乐句则采用弱的力度,此时气息要缓缓地流动着。当唱到每个乐句的最后一个字时,需要我们的气息不断延伸下去,不能出现断开的现象。

歌曲的咬字吐字也是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咬字吐字的正确会直接影响歌唱的腔体和状态。在这首作品中咬字吐字是需要我们多加练习的,在演唱之前可以先带着情感去朗读歌词,把每一个字都朗读清楚。这首作品出现了较多的带有“n”的“a”母音,比如“笺”、“边”、“弦”、“燕”、“咽”等字,这些字都是比较不好唱的字,一旦出现咬字吐字不正确的话,会导致歌唱的腔体不够、声乐位置不够等问题。在演唱这些字是笔者会事先用“i”和“a”两个元音来进行一个发声练习,主要以保持腔体稳定为主;第二,在把每个字带入练声曲中进行联系,这一过程需要清晰地咬字和腔体的稳定;最后在进行歌曲演唱。歌曲中也出现较多的闭口音和半闭口音的字,比如“依”、“水”等字,这些字是这首作品里的难点,同样的采用事先练声的方式,将“i”和“e”两个元音字母进行练习。当唱到歌曲中“我在曾问南归的燕”这句时,需要保持头腔、口腔以及胸腔的统一,气息流动。特别是唱到长音且跨度较大的“燕”时,需要保持位置的统一,不要去变换咬字的位置。

歌曲的情感处理是演唱者二度创作,这需要演唱者充分理解和把握作品的内容以及思想情感并融入歌曲情景之中。歌曲前奏部分仿佛描述了一幅山水画,歌曲的中的“我”在此情此景中思念着心上的姑娘。演唱者在唱第一、二乐句时,需要带着思念和伤感的情绪,眼神要仿佛能看到远方的心上姑娘一般延伸出去,慢慢将右手延伸出去,并把这一句唱到远处;唱到第三乐句时,可将气息流动的快一些,此时的情绪应该带着一些迫切和期望的心情去演唱,到了第四乐句,再将演唱的力度弱下来,并带着期盼的情绪去演唱,希望这一份带着泪水的“笺”能拨动心上人的心弦。到了歌曲的第二部分,此时的“我”或许等了很长时间还未等到心上人的消息,便迫切的想要得到心上人的回复。因此,在演唱这一部分时,需要带着些许心急的情绪去演唱,气息和演唱的力度都需要加强。当听到了心上人的回复却只是为了我的命运而感到伤感时,自己那种失落感顿时迸发出来。因此,在演唱这一部分时需要带着失落和伤感的情绪去演唱,力度随着钢琴伴奏慢慢弱下来,当唱到“心无依”时,则需要用半声的方式去演唱,怀着已经释怀的情绪去演唱,并随着钢琴伴奏的音乐慢慢结束。以上是笔者个人对这首艺术歌曲的演唱处理,艺术歌曲对于我们演唱者的演唱和表演来说有着很大的帮助,希望能多学习艺术歌曲来提升自己演唱和表演两方面的能力。

作者简介:李鑫(1995-),男,江西赣州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