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措施

黄明政

黄明政(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广西宜州546300)?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其成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中药注射剂应用重点监控前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进行监控以后,中药注射剂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是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制药工艺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溶体的灭菌粉末供注入体内的中药制剂。随着制药工艺的发展和中医药研究的进展,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增多满足了临床治疗的需求,但是重要注射剂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当日益受到重视。为了控制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我院对中药注射剂的应用进行了有效监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1年4月后对中药注射剂实施重点监控后治疗的3600例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样方法抽取2010年4月前我院对中药注射剂实施监控前在我院治疗的3600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病情等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监控方法对以往中药注射剂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回顾相关文献,总结经验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安全性和治疗效率。

1.3统计处理方法采用SPS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3讨论

3.1正确选择溶媒中药注射剂与成分相对单纯的西药制剂不同,复杂的成分极易产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和诱发不良反应。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要求使用溶媒,以保证药物作用的正常发挥。溶媒的选择要根据药物的pH值、理化特性等因素进行。临床最常用的是葡萄糖和NaCl溶液。银杏叶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偏酸性注射剂,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因此,临床一般应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而复方苦参、灯盏花素等注射液偏碱性,则应用0.9%氯化钠注射稀释后应用。

3.2避免配伍使用中药注射液成分复杂,与其他药品一起配伍时,易氧化、变色、生成沉淀,降低疗效,引起不良反应[1]。为保障用药安全,应避免多药并用,尽量减少联合用药。有研究显示,联合用药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而且就构成比来看,不良反应组中联合用药者为对照组的13倍。因此,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应严格控制药物配伍应用的数量,减少不必要配伍,控制不良反应。对需要静脉滴注多组液体的患者,应注意多组输液的给药顺序,静脉输注中药注射液后,应用少量溶媒冲洗输液器,或在输液组与组间使用中性液体间隔后续滴。另外还应充分了解配伍用药的后果,如确需联合用药者,应注意将含有中药注射剂的一组液体首先使用,使发生过敏反应时易于鉴别致敏药物。?

3.3控制滴速一些临床医生误认为中药作用温和、药效弱,加大剂量效果才好,并认为加大剂量无大碍,故常常超过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使用。其实,不少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超剂量使用有关。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有安全范围,不能随意加大剂量或加快滴速[2]。有研究表明,临床给药过程中药品浓度过大或给药速度过快,都可能导致头晕、疼痛、刺激性皮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药物浓度越高,溶液中有效成分及杂质的含量也愈高,同时微粒含量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另外较大剂量的药物直接进入人体,滴速过快,对人体造成较强的刺激性,易引起静脉炎、栓塞等。

3.4?严格配置操作配制中药注射剂时,须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配药前认真检查药物的外观质量,要即配即用,如发现溶液混浊、沉淀、变色、漏气、瓶口松动、外标签模糊等应避免使用。有条件者,配液时应在洁净条件(局部100级)下进行,理想的配置环境可减少微粒,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在配液时应注意药液的配制顺序、加药方法,尤其是粉针应注意先将药物充分溶解后,再加入输液中。另外,抽取中药注射剂的空针不能混用,药液配置后,还应该尽可能缩短放置时间。有些药品对配液时间有明确规定,如灯盏花素注射液明确要求用氯化钠稀释后必须在4?h以内使用[3]。

3.5?注意个体差异年龄、体质差异等都是造成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所以用药前要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病史,必要时监控肝肾功能,尤其是对首次用药者,开始滴速宜慢,并密切观察有无瘙痒、皮疹、头晕、恶心、呕叫等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反应,立即停药,并采取有效救治措施[4]。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的特点决定了其不良反应不可避免,但是只要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减少不合理配伍,严格控制滴速,注意排查过敏体质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就能将不良反应控制在有效范围内,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我院的监控措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余其卢,刘英凌,杨超,等.本院中药注射剂使用安全性的回顾分析[J].今日药学,20011,21(2):125-127.

[2]董超,韩强,王来成,等.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1,4(4):17-18.

[3]廖永发.关注中药不良反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J].中国医学创新,2011,8(8):157-158.

[4]马俊.中药注射剂的优势、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医学信息,2010,24(6):1638-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