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护理在针灸治疗中的应用

/ 2

中医情志护理在针灸治疗中的应用

伍红琴张敏周雷

伍红琴张敏周雷(眉山市人民医院620010)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0-0437-01

【关键词】情志护理针灸治疗

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展得有声有色的今天,在广泛推广中医药文化的同时,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发展趋势,心理护理成为现代整体护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将中医情志护理应用于针灸治疗中,创建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模式,既丰富了针灸治疗中的健康护理内涵,也使独具特色的中医传统护理得到发扬。

《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精神不进,意志不治,故病不可愈”。历代名医一再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的宗旨。突出了情志护理对疾病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谓情志护理,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病人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减轻消除引起病人痛苦的各种不良情绪和行为,以及由情志刺激产生的种种躯体症状,使病人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现将中医情志护理在针灸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总结如下:

1护理人员素质

护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除了熟悉掌握中医情志护理的有关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不断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在临床工作中,灵活运用四诊方法,通过望其神、察其目、闻其言、观其行、问其疾苦所在等方法,仔细观察病情,收集病人生理、心理的异常症状、体征,从而作出正确的辨证分型诊断,因人施护。同时,护理人员应以自己良好的情绪行为、仪表、微笑等形体语言去感染影响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激发病人对未来生活的热爱,分散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接受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情志护理的原则

中医最早医护一体,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的《大医精诚篇》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先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对待患者应该诚挚体贴,一视同仁,还要做到因人施护,因为患者存在体质差异(《灵枢?通天论》根据人的体质的阴阳禀赋不同,将其分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性格差异、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因此,医护人员必须认真了解患者的个性特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情志护理方法。

3情志护理的技巧和措施

3.1谈心沟通

接受针灸治疗的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身心痛苦,包括对环境的陌生、疾病知识的缺乏、扎针的恐惧、寂寞等,有与人倾诉的愿望。护士可以通过沟通去了解患者的社会背景,心理状况、需求等,同时让患者体验到护士友好态度、尊重、体贴与关心,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治疗。

3.2说理开导

说理开导法是指通过正面的说理,使患者认识到情志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而使患者能自觉地调和情志,积极配合治疗,使机体早日康复。《灵枢?师传》指出:“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我们在实施针灸治疗时,要根据病人的病情、针灸治疗的方式,用亲切的语言正面开导,做到有的放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例,明之以法,从而达到改变患者身心状态的目的。

3.3释疑解惑

心存疑惑是接受针灸治疗患者较普遍的心理现象,特别是性格抑郁,沉默寡言以及对祖国医学不够了解的患者更为突出,对此类患者,护士应向患者介绍与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针灸前做好解释工作,交待施术中的感受和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的误解疑惑,去掉思想包袱,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4移情易性

又称转移法,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转移或改变患者的注意力,以解脱不良情绪的方法。有些病人知道要做针灸治疗,往往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疾病和针上,害怕扎针,害怕不易治愈,怕因病影响工作、学习、生活,陷入苦闷、烦恼和忧郁中,甚至紧张、恐惧。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可以用语言和行动将患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以减轻忧虑,使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3.5以情胜情

以情胜情是指根据五行相克原理,用相互制约、相互克制的情志来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达到协调情志的目的,是中医学独特的情志治疗护理方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如脑中风半边瘫痪来接受针灸治疗的病人,因生活不能自理,疾病恢复较慢,易产生过度的悲伤、忧愁,护理人员可以让其多听听音乐相声,或适当的时候讲讲笑话,以调节病人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

3.6顺情从欲

《灵枢?师传篇》中说:“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所谓顺志疗法,就是通过满足人的意愿、感情和生理需要,来达到祛除心理障碍的方法。在患者接受针灸治疗时为患者提供舒适、清洁的环境,在不违背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使患者以舒畅的心情,平和的心态接受治疗,促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刘虹.中医护理学基础.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1.

[2]史胜华.情志护理的临床作用和意义.辽宁: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03.

[3]巩云云.中医理论指导情志护理体会.河北:用药杂志,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