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静脉曲张的超声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大隐静脉曲张的超声诊断

王颖琦何小萍

王颖琦何小萍(江西新余市人民医院功能科338025)

【摘要】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的声像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状况进行评价对其病情原因分析。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8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深静脉、浅静脉、穿静脉管壁、瓣膜回声、管腔内彩色血流、频谱多普勒显像特点等进行观察。声像图诊断结果与临床术后对比并分析原因。结果58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声像图,原发性深静脉瓣功能不全引起43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13例,有穿静脉扩张,穿静脉瓣功能不全并定位穿静脉18例,单纯性大隐静脉扩张5例,表现有静脉瓣功能不全,深静脉大小血栓形成,穿静脉呈管状扩张,见病理行反流,大隐静脉结构异常及不明原因性扩张。超声诊断与定位符合率约8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大隐曲张患者术前检查,可有助于全面了解大隐静脉瓣曲张的病因,它是对大隐静脉曲张病人检查无痛苦,无创伤,费用低,并且能连续动态观察,是一种极具诊断优势的检测手段,对临床医师如何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静脉瓣功能不全穿静脉彩色多普勒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072-02

在各种周围血管疾病中,大隐静脉曲张的发病率最高,临床常需要手术治疗,因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相同。故治疗前确定病因十分重要,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大隐静脉曲张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大隐静脉曲张虽是浅静脉病变,但由于浅静脉与深静脉间的关系密切,故术前进行除了对浅静脉进行全面探查外,对深静脉及连接深浅静脉间穿静脉的检查极为必要。对临床医师全面了解、掌握患者系统状况及选择治疗方案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住院拟行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患者58例。共76条下肢术前常规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8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临床确诊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58例,男38例、女20例,单侧病变40例,双侧病变18例,年龄35-89岁,平均63岁,大隐静脉曲张时间2-20年,平均7年,患者均有患肢胀痛,36例患者伴皮肤色素沉着和湿疹样改变,20例患者存在小腿溃疡,3例患者有或曾有下肢静脉破溃出血。

1.2仪器和方法仪器均使用美国acusonSEQUOIA512、PHILIPSHDI5000彩超仪检查,选择探头频率7.5-11MHZ,部分肢体肿胀者可用凸阵3.5~4.0MHZ。检查患者仰卧位或俯卧位,检查下肢大腿段深、浅静脉时,下肢外展;腘窝附近及小腿段深浅静脉可侧卧或俯卧位,观察深、浅静脉管腔、管径、管壁厚度及光滑度,管腔的可压缩性,观察静脉瓣的位置。血管内异常回声的位置、范围及血流情况。然后重点小腿中下段胫骨内侧缘大隐静脉静脉走行去后方探查穿静脉,探头勿加压,如发现穿静脉测量其内径,连接关系,内透声情况,有无血栓,必要时用记号笔,标记穿静脉位置。并采用乏氏实验及挤压试验观察各段静脉血管的血流情况,观察血流方向及颜色改变,注意有无反流,测量反流时间。

2结果

58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中,一侧或双侧大隐静脉中下段和(或)全段,走行迂曲,呈“串珠状”,内径明显增宽,主干管径大于0.5cm,局部最宽处可达1.3~1.4cm。管壁略增厚,回声增强,腔内暗区大多清晰。检出大隐静脉血栓20例,大隐静脉管腔内见低回声血栓充填,多位于中下段,探头加压管腔不变形,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大隐静脉入口处内多见血栓充填;检出深静脉瓣关闭不全42例,CDFI:管腔内见反流信号,乏氏动作后,反流持续时间大于0.5s;检出合并深静脉血栓13例,多累及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其超声表现为急性期管径增宽明显,慢性期管径可正常或变窄,管壁不均匀性增厚,管壁回声增强,管腔内可见低、等回声团,与管壁不清,探头加压管腔不变形,挤压病变远端肢体病变区域内无血流信号通过,或可见窄带状血流信号通过,管腔周边可见侧支循环形成;检出穿静脉扩张18例,见穿静脉呈扩张管状结构,斜行或迂曲穿越深筋膜和肌层,连接深、浅静脉,CDFI:见由浅入深的血流信号,乏氏动作后,反流持续时间大于0.5s,标记穿静脉位置;检出单纯大隐静脉曲张5例,部分静脉瓣膜显示不清,探头加压后管腔变瘪或消失,CDFI:显示管腔内充满均匀的随呼吸运动变化的单色血流信号,挤压小腿或乏氏呼气时,无反向血流.

3讨论

大隐静脉曲张是是四肢血管疾患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与静脉壁薄弱和瓣膜缺陷有关,常见于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的人。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手术是根本的治疗方法。对静脉瓣功能不全及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常规治疗方法主要是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及主干与曲张静脉剥脱术,如合并穿静脉瓣功能不全,或由穿静脉瓣功能不全引起的患者,须行筋膜下穿静脉结扎术或腔镜下穿静脉离断术,阻断交通支逆流,以防复发,从而取得满意的疗效。所以都需要术前重复检查深静脉瓣膜功能,穿静脉的存在与分布,深静脉、大隐静脉管径宽度,管腔内透声情况等。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实时观察及确定大隐静脉内的血流方向是否存在,特别是对大隐静脉小分支部位的确定有很重要的意义。它具有便捷、无创伤、重复性强等特点,能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前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术前检查的意义应用彩色多普勒高分辨率超声对下肢大隐曲张的病因诊断的价值是肯定的,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此病,提供了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经济的诊断方法,对临床治疗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第四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年7月816-817页.

[2]唐杰温朝阳主编《腹部和外周血管彩色多普勒诊断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0月252-2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