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育中的“三自主”教育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浅谈体育教育中的“三自主”教育模式

张新柱

张新柱(河南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研室河南许昌461000)

【中图分类号】R8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5-0396-02

【摘要】本文就体育教育中的“三自主”教育模式的内容、定义、作用以及实施的实际性,根据当前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就其未来的发展以及该模式对学生所带来的作用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相关解决方式,望能够推动我国体育教育的改革。

【关键词】体育教育三自主教育模式

“三自主”教育模式作为当前体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对新课程观念的树立、教学关系的调整以及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主要以兴趣为核心内容,以技能作为其载体,以终身锻炼的培养为其目标,满足个性化、终身化以及健康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通过构建一个生动、主动其活泼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全面推动我国体育的改革。

一、“三自主”教育模式的概述

(一)所包含的内容

“三自主”教育模式内容主要是指学生自主地选择体育教学的内容、任课的体育老师以及上课的时间,单就从字面上来理解,很少会有人明白其真正的内容。其实“三自主”教育模式作为现代体育教育的一种理念,是在体育改革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概念,其要求必须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使体育能够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三自主”教育模式所包含的内容非常的多,其中还包括终身体育意识以及生命健康等内容。

(二)作用

1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在体育教育中,“三自主”教育模式按照其专项来分组,学生可针对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来自主地选择课程内容。在这个自主地选择过程中,对于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教育水平高以及具有责任性的教师很受学生的欢迎,相反技术比较欠缺的教师就会被淘汰,这样以来,教师为了能够吸引更多地学生来选择其课程,就会更加努力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发展。

2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据调查资料显示,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人文性和灵活性,由于学生的性别、体质以及爱好上有所不同,传统的教学模式满足不了这一特征,因此不能因材施教,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每一个学生的优势与特点。但是若采取“三自主”体育教育模式,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放大,学生的自主性就会被加强,其主动性也会相应地加强,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其身体素质。

3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通过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在课堂中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加强,其表现欲也会相应地增强,通过一些合作项目,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项目中,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师生之间的交流,让一些性格孤僻的学生变得更为乐观、坚强和开朗,从而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二、“三自主”教育模式的具体实施

随着“三自主”体育教育理念的不断推广,各种变化与创新的应用在学校普及开来。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网络自主课的实施,目前在高校中,基本上都采用的是这种模式,学生通过自己的学号以及设置的密码,进入到学校的教务处网路系统中,根据选课的要求以及体育课程的具体内容、上课地点和时间以及任课教师,结合自己兴趣及其实际体育水平来自主选课。而在有些学校,其体育课程的设置则是由性别来设置的,由于男生和女生的兴趣和体质不同,上课的时间以及运动也会相应的有所变化。在一些学校在“三自主”教育模式下补充了必修课与选修课程等内容,通过必修课程对所有的学生实行一样的体育锻炼,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区分,通过选修课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有效地发挥其特长。

三、“三自主”体育教育模式所存在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措施

“三自主”体育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方法以及场地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体育设施的维护与学生频繁换课等问题上,一些体育项目虽然深受学生喜欢,但是由于学生的过度集中,加大了设施的损害程度,缩短了这些设施的使用寿命,加快了其老化速度,同时增加了设施的维护费用。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在设置分配体育项目课程时应更加的合理化,促使每一门课程的学生人数平均,同时还要加大对设施的维护。而在学生频繁换课这一问题上,学校与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学生在认识上的错误偏差,统一每门课程考试方法,从而有效地防止这一问题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育中实施“三自主”教育模式,使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方式以及时间。但是在采用该模式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其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推学生身心良好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和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慧丽,文革平.终身体育教育与“三自主教学”模式的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6(4):82-83.

[2]康峰.浅谈大学体育教育中的“三自主”教育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2):211.

[3]张楠.滨州医学院体育“三自主”对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调查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

[4]李中州.成都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三自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