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模式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 3

PDCA循环模式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冯翔1冯潇潇2

冯翔1冯潇潇2

1.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宜宾644003;2.宜宾清源水务集团公司宜宾644000

【摘要】本文运用PDCA循环模式,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提出了全新理念。在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利用PDCA循环模式,对于建筑设计(方案、结构、装饰)、建筑施工、建筑施工检查与监督和建筑使用四个阶段加强安全管理。意在从源头上解决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目的在于不但要重视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更要重视建筑物本身的安全管理,使安全管理深入骨髓,实现PDCA循环模式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PDCA循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引言:PDCA循环模式是引入全面质量管理(TQM)中PDCA循环的方法运用于建筑安全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是已经得到普及的科学质量管理方法。根据TQM原理建立起来的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模式是企业质量管理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对建筑工程进行系统化的安全管理,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大有益处。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存在的问题

1.1建筑行业管理不完善

目前建筑行业普遍存在重质量、轻安全、低价中标和包死价的现象,特别是最低价中标,必燃导致建筑企业中标后,为了利益的最大化,使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不足或完全没有安全管理的资金,安全管理必要设备、器材、工具及宣传资料等无法购买。必然导致建筑行业管理不完善,施工现场混乱,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2建设一线从业人员自身缺乏安全意识

建设一线从业人员90%以上是农民工,放下锄头拿砖刀,文化素质差,自我保护意识差,法律意识薄弱,违章作业严重。更有胜者,在高空作业时打电话,通话中不知是高空,造成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1.3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一些建筑企业普遍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了本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但不能落到实处,只是在施工现场或生产一线的墙上挂一挂。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得不到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大力支持。文明安全施工,文明工地标准敷衍、应付。对转包和挂靠工程,建设单位指定分包商存在着只收管理费的现象,项目部安全员形同虚设,不能起到制止违章、消除隐患的作用。

1.4对重大危险源认识不足,防范不严

什么是重大危险源呢?指容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且事故损失巨大的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比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深基坑坍塌、触电、机械伤害等。他们所造成的伤亡事故占总数的80%以上。因此有的建筑施工企业认识不深、不透、不到位,必燃导致防范不力,在施工时安全措施不到位,使得安全事故有增无减。

1.5相关部门安全监管力度不足

根据现行的相关法律及法规的要求来看,建设主管部门应该制定专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安全生产的管理体系。但实践中,相关部门专职的监管人员相对较少,安全监管工作的覆盖面相对较小,行政监管对于建筑工程安全监管的力度明显不足。

1.6安全管理缺乏系统的业绩评估指标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评估工作主要由政府部门机构的安全检查及执法部门通过“安全检查评分表”的方式来进行评分。从某种角度上来看,这种安全检查的方式实质上带有一定的被动性与偶然性,只能够对某一特定的安全问题进行静态性的体现和反映,且安全检查评分表中的实际得分,也不能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业绩状况进行最充分的反映,不同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缺乏一种横向的可比性。在取得业绩评估指标的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自然无法自觉地加强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

2运用PDCA循环模式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从上面可以看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诸多的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建筑工程安全问题,运用PDCA循环模式,可以系统地杜绝安全隐患。

2.1建筑设计阶段中的安全管理

建筑设计首先要考虑建筑地点的选择,要符合规划要求,要确保建筑物的使用需要以及概算投资额度,要确定建筑物是否抗震以及抗震的级别,符合当地的地质情况以及必须达到的抗震烈度。建筑物地点选择对否关系到投资能否收回和赢利;建筑物投资要量力而行;建筑结构必须安全,能达到其设计使用年限。

2.1.1建筑物选址安全管理建设地点的选择不仅涉及到项目建设条件、生态环境、安全管理等重要问题,受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而且还直接影响到项目投资、建设速度和施工条件,以及该建筑物的未来发展。建设地点的选择要尽量节约土地成本,要选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严防选在断层、溶岩、流沙层、有用矿床区、洪水淹没区、已采矿坑塌陷区、滑坡区。

2.1.2建筑物的设计更加注重安全管理理念任何建筑物都是为它的使用需求而设计建造的。因此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在功能、结构、造型上,要符合规范;特别是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装饰装修设计要相互衔接;水电消防设计更加合理,达到消防的验收的要求。建筑物结构设计安全管理对于不同使用需求、不同层数的建筑物结构类型不同,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有有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钢结构等。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选择不同的结构,特别是注重水平荷载对建筑的破坏,确保建筑物应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样一个设计思想。

2.1.3建筑工程施工前做好安全管理设计建筑工程安全不仅是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安全更是施工人员的安全,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充分做好施工组织管理中安全管理设计,让所有施工人员牢记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充分做好人力、物力、财力在安全管理中的运用,做到安全管理有计划、有措施、有方案,安全施工人人有责。

2.2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不安全因素很多,随时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对企业、施工作业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将得到有效的保障。如何有效地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呢?笔者经过多年实践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2.2.1安全管理建章立制,管好施工作业人员

建筑施工属于露天作业、高处作业、主体交叉作业、手工作业和繁重体力作业,且建筑工地第一线作业的工人中,农民工约占50~80%,文化程度不高,安全意识差。因此建章立制是建筑施工企业必须牢牢抓住的一根弦,用制度来培训人,来约束人,来教育人,让每一个从业人员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观念。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作业培训,必须持证上岗。建筑施工企业所制定的安全制度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法,在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实施过程中,应坚持有计划性、长期性和系统性。安全教育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纳入职工统一教育、培训计划,由安全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和组织实施。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生产知识,有效地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安全教育培训要适时、适地、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形成制度,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讲求实效。特种及特定安全教育,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正确识别危险源并加以控制,经常性进行安全生产检查,防止违规指挥、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造成安全责任事故,购置必需的劳保物资和安全防护用品。

2.2.2安全管理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管好易燃易爆危险性物资

建筑施工场地有大量的钢材、水泥、碎石、沙子,还有大量的钢模、支撑、脚手架、竹篱笆、网罩,各种施工用的机具设备,如风镐、电焊机、升降机、塔吊、挖掘机、汽车、推土机、压路机,还有燃油、机油、润滑油,爆破用雷管炸药等危险性物资,以及电线、电缆、镀锌钢管、不锈钢管、PVC管材、潜水泵、消防泵、稳压泵,各种闸阀、龙头、灯具、风扇、开关、插座、控制柜等水电消防材料,装修装饰用的各种规格地面、墙裙瓷砖,天然石材,吊顶用铝塑板、铝扣板等。对于这些物资要分门别类进行妥善保管,大量的水泥物资保管要防潮防雨,各种建材要进仓库保管的一律进仓库,对于燃油、机油、雷管炸药、酸碱性溶液要单独存放。对于塔吊、卷扬机要定期维护,不可使用超出使用年限的卷扬机和塔吊机,不可以超载作业;做到施工用电安全,各种用电机器设备操作规范正确;对于管径较大、深度较深的人工挖孔灌注桩,要边挖边做好护壁,防止坍塌;对于脚手架,着地部位必须硬化处理,与建筑物有可靠连接,每层必须铺设竹篱笆,整个脚手架外围或施工层用网罩进行维护,防止高空坠物;对于模板工程必须有牢固支撑,防止混凝土爆模坍塌;对于建筑物临边洞口、竖直井道、楼梯等部位必须架设栏杆围护装置;塔吊物资必须绑扎结实,在进行视觉盲点区域操作时有对讲机和指挥人员沟通对话,在大风、大雨、冰雹、下雪、冰冻等恶劣天气时暂停施工,防止不利天气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所有建筑工程都必须注意防火防灾;注意输送商品混凝土等车辆的出行安全;夜间工作应有足够的照明;在进行脚手架、吊机拆除时必须安全、规范作业;外墙涂料对建筑物具有保护作用,但必须安全规范作业。2.2.3加强监理单位和主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

监理单位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力度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要求施工企业及时进行整改,将不安全的因素杜绝在萌芽之中。

2.2.4施工企业要配备专职安全员和一定的安全文明费,保证安全施工有经费保证。

2.2.5施工企业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实行施工企业一把手和项目经理负责制,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宗旨。

2.3运用PDCA模式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

在完美的安全制度和实施方案中,不进行检查与考核,都是一纸空文,检查与考核是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行之有效手段,加大检查力度,杜绝安全隐患是建设主管部门和执法部门行之有效的抓手。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评估工作主要由政府部门机构的安全检查及执法部门通过“安全检查评分表”的方式来进行评分。虽然这种安全检查的方式带有一定的被动性与偶然性,但对建筑施工企业还是在安全生产中具有一定监督和制约作用,使其重视施工现场安全工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更好保护从业人员、企业、国家财产不受损失。因此考核与检查是一把双忍剑,必须加强和用好。

2.4运用PDCA模式加强建筑使用阶段安全管理

建筑及其附属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后,即进入使用阶段,这个时候房屋建筑即可能开始损坏,出现病害。施工单位一边要根据中标价、施工图、竣工图,设计变更和签证等全套资料办理工程结算书,一边要根据施工合同质量保修条款对房屋进行保养维修。

建筑物进入使用阶段的安全管理更为重要,主要表现为:不准未经结构计算和基础验算在建筑物顶层加层或者搭棚;不准拆除房屋的承重墙、梁、板、柱,或在承重墙上挖洞;不准在房屋无梁楼层面增设分割结构,增大房屋楼地面荷载;不准将建筑物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或长期处于腐蚀环境;加强对建筑物及机电设施进行保养更新维护,在使用阶段更要加强安全意识养成。

笔者认为:运用PDCA模式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分析了建筑施工存在的安全问题,阐述了建筑物的安全存在于设计阶段安全管理、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加强检查与考核以及建筑物的使用的安全管理。以全新理念“PDCA模式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探索”,目的在于建筑施工安全是重中之重,只有加强安全管理,将不安全的因素杜绝在萌芽之中,企业、从业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企业才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编写.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M].北京:建工出版社,2014,196

[2]魏连雨.建设项目设计[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2):79-98.

[3]阮可.基于企业安全文化层面的建筑施工研究[J].建筑经济,2008,(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