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教学,让小学语文课堂妙趣横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直观教学,让小学语文课堂妙趣横生

廖春花

廖春花(湖南省邵阳武冈法相岩紫甸小学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小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其思维能力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选录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往往意境丰富、情感深厚,更需要学生经历想象的过程,才能获得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直观教学是提升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举措。本文就小学学科的直观教学展开论述,提出了几点直观教学的措施,为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几点看法和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直观教学;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5-010-01

一、实物直观,强化学生理解

由于学生在思维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当是从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现状出发,挖掘教学资源、探索教学条件,利用外界直观化的教学资源强化学生的理解。在直观教学设计中,实物教学是重现情境和事物的重要方式,也是深化学生理解的重要措施。例如,在《香甜的杏儿》这一节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感知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在与同学们的分享中,收获快乐,获得和文中强强一样的快乐收获,帮助学生更好的体验文中的情感。再比如,在《树叶都是绿色的吗》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采用实物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大家见过树叶吗?你所见到的树叶都什么样子的呢?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呢?处于学生对树叶的刻板印象,多数学生对树叶的描述都是脱口而出的:绿色的、椭圆的,与文章中的情境相似。于是,教师提问:一定是这样的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看一下林巧稚同学的关于树叶的认识。通过学生的阅读,学生会发现,其实树叶的形状和颜色并不尽相同,但是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对树叶的认识又不是十分充分,此时教师可以拿出自己收集到的树叶实物,开展直观教学,让学生获悉:其实树叶真的是有多种颜色、多种形状的,可以是绿色的,更可以是枯黄色的、可以是红色的、可以是紫色的,并且每一种树的树叶都是独一无二的。通过学生的细致观察,帮助学生真正认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帮助学生建立调查出真知的认识。

二、情境直观,便于学生感知

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的缺乏,导致学生对于含蓄情感的感知能力不强,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也相对浅显。所以,仅通过阅读感知情感的方式往往难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情感生成,细腻的情感很难帮助学生获得感知。因此,为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成,教师还可以通过情境直观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感知。例如,在《称象》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教学情境:如果现在有一头大象,我们想要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如何去称量呢?你有什么办法去称量吗?部分课外经验较丰富的学生可能会想到:运用电子磅进行称量。教师认可学生的这一方法,同时进一步追问:如果我们生活在没有电子磅的古代,我们又该如何称量大象的重量呢?这一问题设置后,学生便会产生认知矛盾,并且十分好奇在古代人们如何运用智慧进行大象重量的称量的,此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曹冲称象的故事,学生经历了认知矛盾的过程,更能体验到曹冲的智慧过人。通过这种设置教学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亲历问题思索、疑问、好奇等思维过程和经历,使学生通过情感代入,获得更加深刻的情感感知,获得更加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也是促进学生直观情感感知的重要方式,更是深化学生情感体验、丰富学生情感经历的重要举措。

三、模像直观,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教学资源能够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展现,教师不必再以教材作为唯一的资源承载载体,并且更加丰富直观的教学资源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进行呈现,丰富了课堂教学容量,拓展了学生的认知世界,更加直观地重现了文章中所描绘的情境。因此,在小学语文敬爱呕血中,教师还要善于应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模像直观的方式开展教学,将教学情境重现到课堂中来,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例如,在《三借芭蕉扇》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针对本篇神话故事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现有的直观的影视资源作为新课导入的切口,引导学生通过影视资源了解孙悟空借芭蕉扇的经历,再进行阅读文章,更有助于学生发散其想象力,通过语言文字媒介重现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情境。这种影视资源的直观教学方式,让动态的情境还原到课堂中,弥补了学生想象力的不足,为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提供了凭借物,更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在观赏的同时感知阅读的乐趣。再比如,在《题西林壁》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采用直观教学的方式重现古诗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庐山优美的风光后,再结合古诗想象其意境,帮助学生体验古诗精炼的字词给人带来的广阔的想象空间,更在意境的描述中给读者提供的美的精神享受,帮助学生提升了古诗词学习和阅读的兴趣。

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有限性,并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直观教学的方式展开教学,以丰富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物直观、情境直观和模像直观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妙趣横生、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龚夏华.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直观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1(25):31.

[2]王新勇,王飞霞.树立直观教学的科学理念突破语文常态性分析机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8(01):125-132.

[3]王海芳.让直观教学进入语文课堂[J].职业教育研究,2006(09):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