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相结合小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小学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相结合小谈

潘淑琳

潘淑琳(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蓬壶中心小学福建永春362600)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07-159-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存在于生活中,生活中离不开数学,要学有用的数学,离不开生活。因此,在教学时,有必要根据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合理的设计,尽可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有用的数学,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要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驱力。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不同生活环境,让学生置身于生活的氛围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不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思考和认识周围的世界。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感觉到身边的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情。同时,在体验、分析、判断、理解生活实例的过程中,不断学会积累思维方法和数学思想。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故事造境,环境营造,媒体辅助等来联系生活、模拟生活。

二、利用游戏、故事,创设生活化情境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如在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课时,教师创设了“小狗汪汪过生日”的故事情境,让学生讲小狗汪汪过生日的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许多的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教师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要求学生把问题说完整,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和乐趣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数学知识。

又如:在教学《周长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回忆并讲一讲龟兔赛跑的故事,然后让学生续编故事,同时出示乌龟和兔子再赛一次的场地,随着学生的故事,演示乌龟和兔子比赛的过程,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适时地引出新课“周长的认识”,然后以动物运动会的故事情境贯穿全课,学生在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

俗话说:“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才能理解。”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为了使枯燥的计算贴近生活,把课堂设置成玩具超市,给学生平时喜欢的玩具贴上价格标签,让学生从中任意挑选两种自己喜爱的玩具,并算一算共需付多少钱,自然地将本节课的数学知识蕴含在购买玩具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玩套圈的游戏,提出数学问题,进行加减计算……这些活动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并且搞活了课堂气氛,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借助媒体营造生活化环境

心理学告诉我们,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色彩鲜艳的对象,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由于电教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的特性,能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来模拟或再现生活场境,营造氛围,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如在教学《6和7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利用媒体播放《五指歌》的视频动画,学生被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从歌中进一步巩固了对1-5的认识。这时教师引出了今天的新内容6和7。学生由于有了“兴趣”,思维一下就活跃起来,很自然地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学习更为主动、积极。

又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星期日,小方和妈妈到超市去购物,但是小方不认识商标上的数,不知道表示多少钱?你能帮助他吗?接着我出示准备好的一段逛超市的录相,让学生边观看录相边帮助小方说出商标上的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这样学生就自然进入到认识小数的课题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也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生动体现。教学中,教师应再现生活情景,让所学知识回归生活,让学生产生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动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大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我们应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例如:学习了垂直线段后,如何规划一个小村庄到一条河流最近的水渠。现实生活中还蕴含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学习“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的基本数量关系后,让学生在逛商场、行驶中主动解决有关数学问题。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问题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只有当数学学习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知识才是鲜活的,简单的,这样的数学学习才是快乐的,富有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