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变脸的艺术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3

川剧变脸的艺术性

何洪庆

何洪庆

四川省川剧院610041

摘要:回顾了川剧变脸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川剧变脸的各种类型、代表剧目以及发展消长,老艺术家对脸谱的改进。探讨了川剧变脸技艺为适应现代演出市场所作出的改变,以及年轻一代艺术家对艺术绝技的努力传承和发展。通过对自己演出经验的总结和剖析,得出结论: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变脸艺术,不断改进器材和技艺,建立良好的传承交流机制,形成良好的行业自律机制,规范演出市场,才能保持其长久的生命力。

关键词:川剧变脸川剧艺术绝活脸谱

脸谱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在祭祀活动中,舞者常戴面具,而脸谱起源于面具。而“变脸”是古代人类为了躲避危险,用来吓跑凶猛动物的。所以,严格意义上说,我们如今所说的变脸艺术应该是川剧变脸艺术,变脸是不可能脱离川剧独立存在的,提到变脸就必须有川剧作为其存在的依附和内涵。川剧是一个多声腔的剧种,包括昆腔、胡琴、高腔、弹戏、灯戏,其中主要代表川剧的高腔是我国四大声腔之一,演出剧目繁多,表演形式传统厚重,深受广大爱好者喜爱。川剧是一个古老的剧种,其历史比京剧久远太多,说到起源,大概要追溯到先秦时期了,经过两汉至唐五代“蜀戏冠天下”的发展,形成了中国戏曲史上最早的戏班。而经过宋杂剧的发展,直至明朝,才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川剧,也是现代川剧的一脉相承的起源,下里巴人,嘱而和者众。清朝后期,形成五腔共荣的局面,也算是现代川剧到达的其中一个鼎盛时期。

川剧不仅是一个百川流海、吸收融汇多种声腔的剧种,也是一个表演形式不拘一格,表演技巧技术层出不穷的剧种。在川剧的表演过程中,从古至今的川剧艺人们,为了生存也好,热衷艺术也罢,创造出了很多精彩独特的表演方式,那就是川剧特技。这种特殊的表演技法,通过很多别具一格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突出剧情,吸引观众,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表演效果,也增加了川剧的艺术效果。川剧特技是川剧艺术的精华,是世代天才川剧人的结晶,是中国艺术瑰宝。川剧变脸就是这些川剧特技中最精彩最有艺术价值的一种形式。提到变脸,必须先说川剧脸谱,川剧脸谱是为了在表演过程中展现人物性格情绪思想状态的特技道具,图案各有不同,根据剧情需要展示人物的喜怒哀乐和恐惧忧伤。所谓相由心生,即是如此。是将戏曲的抽象表演模式推向具体化表演的非常伟大的尝试和创举。在我国众多的戏曲艺术中,几乎每个剧种在表演过程中都有他们的特殊技巧,而川剧变脸作为其中一种特技,能够成为最引人瞩目的“国粹”,与它自身表演所需要的高难度技巧以及由此产生出来的神秘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不可分割的。

变脸是在川剧表演中用来处理特定人物性格、思想感情、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表演技艺,是一门“具有魔术师般神奇莫测”的功夫。蜚声梨园,闻名于海内外,名声甚至超过了川剧本身。的确,短至一秒,变脸表演者只需用手轻轻在脸上一扫,截然不同的一张脸谱便浮现脸上,这样一个神奇的技艺让普通观众震惊不已,变脸脸谱也逐渐成为普通大众最熟悉的一种脸谱。在我国几百个戏曲剧种中都有变脸这一绝活儿,只不过变脸方式的繁复程度和道具的制作方法有很多不同之处。无疑,川剧变脸是最为著名和流传广泛的,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生长能力。

在川剧舞台上常见的变脸有四种,吹灰变脸、抹色变脸、大小变脸及如今最负盛名的扯容变脸。其一,吹灰变脸,又叫全变脸。在川剧历史剧目《活捉子都》中,子都暗害颍考叔,领兵回朝之后心虚胆颤、杯弓蛇影,将自己投在酒杯中的影子误认作颍考叔的鬼魂,恐惧至极,惊慌失措之下对酒杯猛然喘气。演员即是通过技巧将酒杯内黑灰吹起扑到脸上,脸变至黑色,达到表演效果。其二,抹色变脸,是指演员事先将颜料藏于手心或鼻子下面,在剧情需要的同时,运用自己敏捷的身手抹于脸上。川剧《东窗修本》中,要表演秦桧精神恍惚、失魂落魄,幻觉中看到岳飞并被岳飞攻击的跌倒舞台上的状态。演员即是用了抹脸这一技术表演技巧,手在表演过程中迅速地乘势一抹,用早已准备好的黑墨把脸抹成灰黑色,极好地表演出秦桧垂死人的状态。其三,大小变脸。大变脸有些类似之前的抹色变脸,又直接影响之后的扯容变脸,这种表演形式在《断桥》一折戏中出现,由饰演小青的男角表演者演出,武生应工。小青在怒气冲冲追赶许仙,执意要杀他的过程中,几次变脸,那种火冒三丈的暴怒状态让观众一览无遗,很是过瘾。而小变脸则是指脸上的局部变化,例如《闹齐庭》中,公子昭在接过印玺,准备登基的时候,鼻梁就突然变成粉鼻梁,展示出人物由指正派向滑稽的转变。其四,扯容变脸,是最复杂运用得最多,也是如今大放异彩,特别吸引观众的一种特技表演形式。这一表演特技最早最具代表性的川剧剧目就是《金山寺》,法海与白素贞斗法,手中所使用法器铙钹,在表演过程中进行了人物化的处理,在捉拿白蛇和青蛇的时候,随着铙钹的喜怒哀乐变化成蓝红绿黑白等等各种色彩和图案的脸谱。除了以上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变脸方式,在早期的川剧演出中,还有一种运气变脸,即是演员根本不用化妆,而是通过硬气功让脸变得通红来表现愤怒或者变得煞白来表现惊恐。例如《空城计》中诸葛亮的表演者,就曾经利用这种方法让脸由白到红再到青来表现出诸葛亮当时的心理和情绪变化。但是这种“运气”变脸的方法难度较大,并不广为使用。

这些早期单纯的变脸手法,虽然简单,但在剧情推动中却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也是在众多艺术家的摸索和积累中不断发展的。以前那种简单的需要到后台换脸谱的变脸方式,逐渐发展成今天舞台上为观众所见的表演风格成熟的“扯脸”,随着剧情的进展,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循序变幻。20世纪20年代,被称为“圣人”的川剧艺人康子林老先生,将“扯脸”的技法成熟的运用于他当时擅演的剧目《九变化身》中,引得一时轰动,也揭开了变脸的新篇章。传统川剧剧目《归正楼》中,讲述江湖上行侠仗义的英雄贝戎,常常做些劫富济贫的事情。在一次抢劫皇家官银之后,被官府画了相貌通缉,贝戎便用“易容术”脱身。演员即是通过“扯脸”来表现这一戏剧情节,使得贝戎在官差眼皮下化险为夷。扯脸这一特殊技巧在这出戏中运用于《九变化身》这一折,以前戏班演戏,只要有这一折戏,台下就座无虚席。台上演员技艺精湛、精彩连连,台下观众聚精会神、喝彩不断。由此可见“变脸”特技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也因为旧时只有此一折戏有变脸可看。

直至1954年,老一辈艺术家孙德才把变脸的脸皮用绸布制作,将变脸艺术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开启了现代变脸的大门,也得到川剧界的公认。1959年,正值建国十周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川剧也迎来了历史性的新高潮。进京参加文艺汇演的川剧《白蛇传》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头一次将变脸运用于铙钹与白蛇的打斗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变脸一下子轰动京城。《白蛇传》也成为了川剧变脸的代表剧目。

现代变脸发展至今,经过三十多年的漫长过程,川剧和变脸已是今非昔比。舞台上的灯光道具等都采用了现代化的手段,很多不适于今的粗陋表演技法都被淘汰。川剧变脸也在一些川剧艺术家和有识之士的共同研究下,推陈出新,抛弃了旧的不好用的方法,在操作方法和表现手段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脸谱制作越来越精美,数量也由少到多。

在戏曲艺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变脸也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日臻完善和精湛,时至今天,变脸已经成为川剧的一大特色,甚至很多人提到川剧就会想到变脸,不知道川剧的人也知道变脸,不管怎么说,变脸在很大程度上也在一些非戏曲爱好者中推广了川剧,很多人因为变脸才来了解川剧,从而感受到川剧作为一门古老戏曲艺术的魅力。川剧表演艺术家们,如刘忠义、王道正等人,在本身对川剧艺术的了如指掌、造诣颇高的前提下,更是将变脸发扬光大,让变脸带动川剧艺术走出国门,为国争光。八十年代初期,艺术家刘忠义跟随剧院赴香港演出《白蛇传》,在剧中饰演法海的神器紫金铙钹,变脸技艺令香港观众眼界大开,可以说是技惊四座。老一代“变脸王”王道正在第三届世界文化节开幕式上也是凭借精湛的变脸特技,轰动欧洲,获得了西方观众和戏剧评论界的深度认可。此后,还有很多优秀的川剧表演艺术家多次赴香港澳门新加坡日本美国欧洲等世界各地演出变脸,都取得了广泛好评,获得巨大成功。有市场的需要,艺术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也会更加强大。目前,很多技艺娴熟的变脸演员,可以在一举手一投足一晃头的瞬间,令人毫无知觉地变化出数张脸谱。变幻的速度越来越快,技术越来越完善,部分演员甚至可以不用任何遮挡道具就能在1秒多的瞬间变化出多张不同的脸谱。作为一门高度结合了艺术性和技术性的表演方式,川剧变脸几乎已经成为川剧中一种独树一帜的表演种类,广为流传,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在旧社会,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行规,那就是各种绝技秘方“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戏曲界也不例外,像变脸这样有着极高声誉的绝活儿,想学到更是难上加难,也被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热衷,渴望致力于学习研究和突破这门绝妙艺术的人也越来越多,一时间街头巷尾,仿佛人人都在揭秘和学习这项特技。21世纪初,香港巨星刘德华拜师学习变脸的事情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变脸和川剧一时声名鹊起,直到现在变脸对于很多行外人士来说还是充满了神秘的吸引力。也因为如此,变脸这门本来有着极高艺术魅力的川剧绝技,被蜂拥而来的水平各异的求学者以他们的方式四处传承,使得变脸在享誉盛名的同时也背负了一些恶名。

在这样一种社会大潮下,伴随着发展机遇的川剧变脸也同时遭受着巨大的冲击。变脸艺术的神秘性和艺术性,在对广大观众充满了极强的吸引力,同时也成为了一些人谋取名利的手段,乃至到了泛滥的地步。其实,变脸作为川剧表演的一种方式,没有戏曲功底作为基础,即使知晓了其中门道,也很难做到诠释其艺术魅力。表演也就失去了滋味和意义,观众也无法从中体会到戏曲之美变脸之魅。还容易误导观众,变脸就代表川剧,而那样粗制滥造的变脸会把川剧艺术瑰宝中的这项特技糟蹋得一文不值,最终失去观众和市场。一个好的变脸表演者,就必须要通过脸谱变化来体现出剧中人物内心的反差!变脸艺术是融入到川剧剧情当中的一种表演手法!即使它现在已经从川剧的剧情当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单独的技艺展示,那么我们的表演者也会根据每一张脸谱的变换,表演出不同的身段和步伐!用肢体语言与脸谱的结合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或是惊恐,或是绝望,或是愤怒,或是阴险等等。

我自九十年代末期接触变脸,没有领进门的师父,一切全靠自己摸索,凭着自己的执著和坚韧掌握了这门技艺,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新的发展。对变脸的表演方法和道具制作进行了很多改革和改进。在表演上,我独创了“快三张”的表演手法,在一秒多的时间内不用任何遮挡连续快速地变化三张脸谱,并将潇洒阳刚的武生身段加入到变脸的表演中。在脸谱的制作上,我尝试多元化的选择,改变了传统川剧变脸中凶煞的脸谱造型,加入一些正面刚直人物的脸谱,乃至一些柔美的女性脸谱。并有幸在2004年2005年2007年连续三年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变脸,不论脸谱还是服装都有很多创新,受到一致好评。同时,也数次携川剧及川剧变脸艺术,走出国门,甚至走到了地球的边缘南极之地,为全世界友人献上精彩的演出,也将我们的民族艺术精华传播出去、每一场演出,不管何时何地,我都恪守艺德,小心谨慎,精益求精,期望能够给观众呈现出最好的状态,能够将川剧和变脸的精髓展示出来,为我所衷心爱戴的事业贡献出绵薄之力。

在网络信息时代,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变脸艺术的传承按发展与保密保护之间既矛盾又共融。变脸作为一个特技常常以独立的表演形式出现在舞台上,火热的演出市场背后既有风险又有挑战。在各种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变脸艺术也迎来了极好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兼具挑战,它需要汲取营养,不断进步和丰富壮大。不管是从艺术性还是商业性上来说,变脸都没有理由停滞不前,在保留传统的艺术审美趣味的同时,我们不应该拒绝新的技术和手段。在表演方式上,完全可以引入其他艺术表演的形式和技巧。例如现代舞蹈、戏曲中其他剧种的表演方式、说唱和杂技等等,甚至可以吸收其他国家的表演形式,如欧洲的歌曲、日本的狂言等等。让变脸这样一种表演艺术投入到市场竞争中其实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因为任何艺术的起源和发展都是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进行的。不过,正如笔者之前所说,变脸在市场的竞争中需要得到规范化的管理和引导,必须得到良好的规划,做到良好的行业自律。

总之,我们要在传承和发展中找到一个平衡点,用开放的心态,在与外界的广泛交流中使变脸艺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将这门有着深厚艺术魅力的传统艺术植根于现代波澜壮阔的市场竞争之中,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