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1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尉晓培

河北省邢台市第五中学尉晓培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将语文的课堂教学和课后学生的自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语文学习习惯。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将语文的课堂教学和课后学生的自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语文学习习惯。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谈如下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1确立阅读目标要想提高阅读课效率,就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这样在阅读教学整个机制运行中,教师的指导才能有的放矢,不致放任自流,使学生避免了阅读的盲目性和阅读时间的浪费;而学生也由于目标明确而有“章”可循,阅读时就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求知欲就会更加强烈些。

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而要将阅读纳入“有效教学”和“任务型学习”的轨道,还必须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更加具体的目标,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和控制学生达到目标,而学生也能较有效地进行阅读学习。

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2.1个性化阅读教学法。个性化阅读主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进行放开,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阅读对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2.1.1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从课内阅读来带动课外阅读。

2.1.2可以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可以通过每天语文课的5分钟的口语训练,内容是个人的阅读心得;利用各种节日、班会定期举办诗歌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读书报告会等读书交流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2.1.3努力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平时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通过这种个性化阅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地学习打下基础。

2.2目的性阅读教学法。目的性阅读主要是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的。

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到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阅读和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学生的主要任务。当然,后两学年也并不排除个性兴趣阅读,最好是能把两者有机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就目的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说,它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其基本流程可分四个步骤:①明确问题,确立阅读目标。用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为阅读定向,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②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③讨论交流,提高阅读效率。分小组讨论、研究,教师加以启发引导;④交流评价,反馈阅读质量。由学生主体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反驳、完善,教师评价。

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会很多,师生问答不能是简单的对错判定,而应该是平等协商的讨论;所以,学生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再询问老师的看法并与之讨论;如不同意教师的意见,要进一步质疑,再讨论。

当然,这些程序和方法的实施对老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服务员、协助者和合作伙伴,并且应有很强的驾驭能力、组织协理能力和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自由的教学心态。同时学生也应该主动积极探索、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互动合作、注重总结。有目的性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牢牢确立教师都应该是教学的配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角。

2.3研究性阅读教学法。研究性阅读教学法,是以信息论为理论指导,阅读介质除了传统的书籍报刊外,还应包括视听信息、网络资讯、多媒体等等,它是把阅读材料看成一个系统的信息集,通过识码、解码、编码达到对它的理解与把握。过滤次要信息,筛选主要信息,压缩有用信息;使无序信息条理化,使隐性信息显性化;把信息重新组合加工,衍生出新的信息。在这里,阅读已不是语文范畴内的作业,而是读者获取信息的一种手段。因此,读者不必把观察重点放在文章用了什么句式、什么修辞、什么写法等纯语文学科范围内的事情上,而要关注语言表达了什么信息、哪些信息,什么是重点信息,如何阐述扩充关键信息的等等。也就是说,阅读过程是认知信息的过程,而不是识别语文知识的过程,这就是文章学阅读法与研究性阅读法的本质区别。就高中阅读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而言,要教给学生的就是这种筛选信息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来加强语文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