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重叠面积问题的解题策略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动态重叠面积问题的解题策略初探

张英凯

——重叠面积五步策略

张英凯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朝阳中学1380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中考命题题型也有很多的创新。但纵观各省市的中考试题,运动问题仍然作为压轴题经常出现。其特点是以运动为载体,集几何、代数知识于一体,数形结合,有较强的综合性,题目灵活、多变,动中有静,动静结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策略是许多教师亟待解决的内容。结合教学实际,我总结出了重叠面积五步策略,下面我们以一道中考题为例具体说明这一策略是如何运用的。

题目:(2013吉林省中考题)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cm,BC=8cm。点D、E、F分别是边AB、BC、AC的中点。连接DE、DF,动点P、Q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运动速度均为1cm/s,点P沿A→F→D的方向运动到点D停止,点Q沿B→C的方向运动,当点P停止运动时,点Q也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过点Q作BC的垂线交AB于点M,以点P、M、Q为顶点作平行四边形PMQN,设平行四边形PMQN与矩形FDE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cm2)。(这里规定线段是面积是0的几何图形)点P运动的时间为x(s)。

(1)当点P运动到点F时,CQ=______cm。

(2)在点P从点F运动到点D的过程中,某一时刻点P落在MQ上,求此时BQ的长度。

(3)当点P在线段FD上运动时,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本题中的第(1)问比较简单,让学生从简单的求线段开始,解题思路有一个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完成此题,这也是符合出题规律的,为后续求线段长度作一个伏笔。解题如下:当点P运动到点F时,∵F为AC的中点,AC=6cm,∴AF=FC=3cm;∵P和Q的速度都是1cm/s,∴BQ=AF=3cm,∴CQ=8-3=5cm。故答案为:5。第(2)问是求P、Q运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情况,也是第(3)问进行分段时的一个临界点,在这里先拿出来求,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如何确定临界点,求临界值。此问为下一问做了一个铺垫,使学生的思路慢慢打开。解题如下:当点P落在MQ上时,如图①,BQ+PF=BC,即x+x-3=8,解得x=。即BQ的长度为×1=cm。第(3)问是确定y与x的函数关系式,即重叠面积的问题,这就用到了这一解题策略——重叠面积五步策略。

第一步,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如何来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呢?通常是找点、线或形运动的起点和终点,从而找到起点和终点的自变量的值。本题中,由题可知,P在线段FD上运动,运动的方向是从点F→D,所以点P运动的起点是点F,终点是到达点D。当P与F重合时,x=3s,当P与D重合时,x=7,而此时点Q并未到达它的终点。所以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3≤x≤7。

第二步,看重叠图形的形状。在运动变化过程中,重叠图形的形状要是发生改变,那么函数必将分段。所以分析、观察重叠图形的形状是否改变是确定函数关系式的首要问题。本题中,当P与F重合时,重叠图形为平行四边形,随着点P沿着FD向上运动,点Q也随之由B向下运动,当Q与E重合时,重叠图形变成矩形。随着P、Q的继续运动,点Q将运动到点E的下方且在线段PN的上方时,重叠图形仍然是矩形。当点P落在MQ上时,P、Q、M、N四点共线,重叠图形变成一条线段。当P继续运动,在MQ的上方时,重叠图形又一次变成矩形,直至点P停止运动。纵观上述运动变化过程中重叠图形的变化情况,共有三个图形:①平行四边形;②矩形;③矩形。(特殊说明:重叠图形是一条线段时,只是一个时间点,而不是持续一段时间,所以不能作为一种情况列出)。

第三步,寻找临界点,确定临界值。这个临界点就是各重叠图形的形状发生改变的那个转折点,运动到转折点的那一时刻就是临界值,可以通过这样的转折点来求临界值。本题中,重叠图形由平行四边形转变成矩形时,是Q与E重合的时候,所以这就是一个临界点,此时临界值x=4。重叠图形由矩形变为另一个矩形时的临界点就是P落在MQ上时,此时临界值x=。综上所述,临界点有两个,临界值分别为:x=4;x=。

第四步,进行静态分析,进而分段。明确了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再确定了临界值,就可以对这个函数进行分段了。本题中,可把函数分为三段:第一段,当3≤x≤4时,期间静态图形是平行四边形;第二段,当4<x≤时,期间静态图形是矩形;第三段,当<x≤7时,期间静态图形是矩形。

第五步,建构数学模型。进行静态分析之后,在每一段中,根据出现的不同的几何图形,利用规则图形用公式、不规则图形用面积和差的方法,列出能够表示它们面积的代数式,进而得出重叠图形面积y与运动时间x的函数关系式。

解题过程如下:由题意易求MQ=x。当3≤x≤4时,重叠图形为平行四边形,如图②。y=PN·PD=x(7-x)=-x2+x。当4<x≤时,重叠图形是矩形,如图③。y=3[(8-x)-(x-3)]=-6x+33。当<x≤7时,重叠图形是矩形如图④。y=3[(x-3)-(8-x)]=6x-33。

这样,应用这个解题策略就完成了此题。这一解题策略能够解决有关点运动、线运动和形运动中产生的重叠图形面积问题,同时也可以解决运动变化问题中其他重叠图形类问题,比如周长与运动时间函数关系式等问题。希望这一策略能够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一个解题思路,能够把束手无策的运动题在分析解答时降低难度,利用这一策略更好地解决初中数学的运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