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主体精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1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主体精神

宋孝忠

新沂市第五中学宋孝忠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思维活动过程。这就需要学生集中精力,发挥才智,独立地进行思考与实践,不断地向自己提出问题,把前人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变为自己的东西。在传统的课堂上,往往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而当今教改向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新的教育改革更要求学生主动地去学,与实践相结合、联系生活;教师也不是把知识强压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获得恰当的学法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为了做到这一点,我想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理论内涵,指导学生的学习

学生是生动活泼有思维的活体,教师不仅要使他们听懂老师讲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主体性”程度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目标的清晰度和学习过程动力的强弱度。“教师的主导性”可以理解为教师的指导性,也就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质量和强度。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二、更新教学模式,明确“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作用和意义

学生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要不是由学生自我决定的,而是必须经过系统的、理性的、社会的选择。数学教育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是学生的主动认识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应是主体。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各方面不成熟,缺少知识经验,他们还是离不开教师指引的。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更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并且更容易记忆和保持这些新知识。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主要是给学生创造一系列贴切而富有激发性的问题情景,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障碍和困难进行指导,并把学生蕴藏的巨大的认识潜能发挥出来。而学生要有主体的参与意识,教师的教毕竟只是他们学习的外因,这种外因只能通过学生的内因才能真正起作用。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与训练绝不应该是被动的、服从性的,而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

三、优化课堂结构,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

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必须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系统性认识,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

教师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主要是起引导作用,让学生去观察、发现问题,动脑解决问题。

要积极创设活动,“放飞”学生的思维: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但不能一切都放任学生自由操作。要解决好这个矛盾,首先教师要善于创造出一种有利于活动的情境、富于创造性的气氛,使学生能无拘无束地思考、自由地探索。在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及时地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提供给学生活动材料的安排等参考建议,及时与学生合作动手操作。在活动中,教师充任的角色也应该有诸种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切着眼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全过程的积极性,使学生能“自流”而又不放任,教师有指导而又不包办。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数学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学知识不断丰富、认识不断提高。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分析内容的实质,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体系,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总之,以素质教育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研究性学习新理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是教育改革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很好地贯彻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自我激励的教育观念,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是数学老师的一项迫切任务。积极转变思想,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数学教学课堂参与度,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