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马丽梅(通讯作者)邱涛王晓蕊苗昌荣郑志君

(河北唐山市协和医院心内科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6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10mg/次,1次/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TC、TG和LDL水平明显下降,其中治疗组治疗后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hs-CRP、TNF-α、IL-6水平明显下降,其中治疗组治疗后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研究对象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有效的降低AMI的血脂和炎症反应,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瑞舒伐他汀;血脂;炎症因子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5-0075-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使一部分心肌发生缺血坏死的疾病[1],我国AMI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目前的研究显示阿托伐他汀对AMI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而瑞舒伐他汀是目前最强的他汀类药物,同等剂量的瑞舒伐他汀优于同等剂量的阿托伐他汀[2],因此本研究采用瑞舒伐他汀对AMI患者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来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63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WHO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同时均排除患有免疫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他汀类药物禁忌症。所有患者按照数字化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心梗发生部位,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等情况比较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在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给予吸氧,扩冠,溶栓,抗凝等基本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其他降血脂药物,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AstraZenecaUKlimited,INC;国药准字J20120006)口服治疗,10mg/次,1次/d。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患者门诊随访抽取肘部静脉血观察下列指标

(1)血脂:采用日本Olympu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

(2)血清炎症指标:采用ELISA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试剂盒由厦门慧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所有操作均有我院检验科经验丰富的检验师进行检测。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经过校队后均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22.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数据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TC、TG和LDL水平明显下降,其中治疗组治疗后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为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3.讨论

冠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斑块的破裂和继发血栓形成是AMI发生的重要因素,再这一过程中炎症因子和血脂发挥重要作用,炎症已经被认为是贯穿动脉粥样硬化各阶段的一种标志,同时炎症因子和血脂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相互作用,在以炎症为特征的机体代谢紊乱过程中,血脂代谢也将发生变化,两者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具有降血脂及改善炎症反应水平的作用,目前在AMI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袁月等[3]研究显示:早期40mg/d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可减轻AMI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明显降低血脂水平,瑞舒伐他汀是目前最强的他汀类药物,同等剂量的瑞舒伐他汀优于同等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因此本研究采用瑞舒伐他对AMI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发现,与传统治疗措施比较,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hs-CRP、TNF-α、IL-6水平明显下降,其中治疗组治疗后水平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说明瑞舒伐他汀对AMI具有良好的降血脂和降低炎症反应的功能。

综述所述,本研究认为瑞舒伐他汀能有效的降低AMI的血脂和炎症反应,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魏勇,欧阳平,汪自龙,等.急性心肌梗死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血脂异常差异[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06(15):162-164.

[2]胡鸿妍,王执兵.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5):75-77.

[3]袁月,王艳.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J].四川医学,2009,30(8):1265-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