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满腔爱心营造家庭型班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用满腔爱心营造家庭型班级

宋全霞

青岛市黄岛区汇文小学266400

随着教龄的增长,我越来越热爱班主任这份工作,觉得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同学就是兄弟姊妹。我关爱每一个孩子,既不袒护现在表现突出的孩子,也不歧视暂时落后的孩子。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每个孩子都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

一、关爱每个学生,感受班级温馨

要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型班集体,作为一个班主任就要一碗水端平,要爱每一个孩子,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到在班级中学习、生活就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温暖。

1.偏爱“后进生”。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都会自然而然地去偏爱身体弱小或经常生病的孩子。同样,在班级管理中,我努力将自己的爱心倾注给一些暂时后进的孩子。我从不大动肝火训斥或恶语中伤他们,而是尊重他们的人格,用爱去创设“和谐共振”的最佳教育情境。以情暖人,以情感人,以情服人。如我们班里有一位男同学张××,不仅贪玩,好动,上课听讲不专心,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学习成绩比较差,还经常打骂同学,是有名的“老大难”。我通过仔细观察和了解,原来他从小失去父亲,虽然母亲对他疼爱有加,生活得很幸福,但跟别的孩子比起来,他似乎觉得少了一分安全感。一旦有人在语言或行为上对他稍有不尊,他就会毫不留情,大打出手。针对这种情况,我便主动接近他,只要有时间我坐在他身旁问寒问暖,说东道西。天长日久,我们之间的感情渐渐加深了,他对我有了好感。我趁机说:“我发现你很懂事,你当老师的助手,帮老师管理班级好吗?”他高兴地说:“行!”我接着说:“帮老师管理班级,可不能动不动就打人、骂人,还要认真听讲,大胆发言,及时完成作业,你能做到吗?”没想到他坚定地说:“一定能,老师,你就看我的吧,我不会让你失望的!”他说到做到,从此以后,像变了个人似的,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学习也用功多了。我呢,也时常把一些跑腿的事情交给他去做,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尽管他有时还会犯一些小错误,但只要我的眼神一传给他,他就会马上改正。看到他的进步,我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还有的后进生课上无精打采,课下却精神倍增。不是跟同学打闹,就是想方设法买零食填补自己的空虚。如我们班的男生刘××就是其中之一,从三年级开始,由于多种原因,对学习毫无兴趣,只想着吃喝玩乐,老师的话他听不进去,家长也无能为力。每到考试,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的总成绩不超过100分。老师们都深感头痛。

怎么办?放弃他,孩子的一生就毁了。作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家之长,我不应该让一个孩子掉队。于是我一有空闲就与他拉家常,了解他的生活情况,以便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关心些什么。终于,我们俩成了朋友。我便对他说:“刘××,原来你一点也不比别人差,以后每天放学后我给你补课,你一定能赶上来!你觉得怎么样?”他爽快地答道:“好!”

从此,每天放学后我就给他补课,还号召同学们随时随地来帮助他,同学们都积极响应。看到老师和同学们都这么关心自己,他对学习渐渐产生了兴趣,上课认真听讲,有时还大胆发言,每当他发言的时候,教室里会特别安静,同学们都侧耳倾听,当他回答对了时,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鼓掌向他祝贺。这更增强了他的信心,不但家庭作业能完成了,而且书写非常认真,经常受到我的表扬,他脸上也常常洋溢着灿烂的微笑。

2.严爱优等生。

优等生,谁都爱他们。也正因为如此,优等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被掩盖,被原谅,被袒护,但小的缺点也会造成大的隐患。对这类学生,我从不宠爱他们,也不迁就他们,更不袒护他们。因为我觉得优生不单纯是学业要优秀,更重要的是品质要高尚,心胸要宽广,心理要健康。

3.博爱中等生。

中等生常常是一个班中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既不像优生那样容易产生优越感,也不像后进生那样自暴自弃,他们既希望得到重视,又害怕抛头露面。对这类学生我主要是根据他们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正确对待他们学习中的反复,始终如一地尊重、理解、信任他们。

二、塑造自身形象,赢得学生信赖

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我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1.积极上进,不辜负学生。

教好书是育好人的前提。同时,班主任日常表现出来的事业心和忘我工作精神,也能给学生以极强的示范作用和影响,从而转化为特殊的感召力。因此,我不断地给自己充电,积极阅读教育教学刊物,随时将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喜欢学习。

2.以身作则,不远离学生。

众所周知,身教重于言教,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时时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对学校安排的一切工作认真对待,有十分能力绝不尽九分。无论春夏秋冬,早晨,7点40分左右在教室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以保证学生进校后能在清洁舒适的环境中学习;中午,进校铃一响,便来到教室指导学生午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我的带领下,同学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在这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中,孩子们都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我感到无比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