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成长”成为每一位教师的需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1

让“成长”成为每一位教师的需要

邱雯燕

苏州市草桥小学邱雯燕

说起“成长”,我们通常会认为青年教师需要快速成长起来,其实“成长”应该贯穿于每个教师的职业生涯,每一个阶段都应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成长”的需要,将“成长”提升为“自我实现需要”。

首先,要使教师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教学与教育科研目标是一致的,即提高专业素质,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教学与教育科研是教育过程中两个不同方面,有取向上的分工,但却密切联系,缺一不可。教学是研究的基础,研究是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在教学中进行研究,才能不断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使教学工作精益求精。研究基于教学,研究才有现实指导意义,研究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当然,观念仅靠灌输是达不到效果的,我们学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就将其作为工作的重点,常提常抓,校领导率先垂范,分别申报了三项区级个人课题,带头搞教科研,分别是“教学反思”、“提升数学教学效益的研究”、“小学英语阅读的有效指导与引领”;教科研情况也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一项指标,这样逐步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意识。

南通海陵小学的“卷入式”教科研将每一位老师都卷入教科研的“漩涡”中,给人启发很大。海陵小学的许卫兵校长本人就是特级教师,是一位教科研型的校长,非常看重教科研工作。从教师个人定位及学校整体工作考虑,学校为每一层次的老师设定个人发展的基本要求,并提供展示的平台,将教科研纳入到教师考核机制中,以行政的手段促使教师参与到教科研中。教研组真正研究起来了,主动承担“话题”,开展同题异构、评课磨课、教师论坛等多种教研形式,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使得教学的思路不断清晰起来。

其次,教师的成长需要有肥沃的土壤,各种书籍就是养料。一个爱读书的教师群体也一定是爱思考的。学校为教师开列书目、提供书籍,也是一种倡导方法。

第一次听到“教科研”这个词,很多人觉得是阳春白雪,高不可攀。不少教师也因此而生畏,认为教育科研只是高深的理论研究,是与教育实践遥不可及的。事实上,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愉快教育”、“成果教育”、“集中识字教学实验”等教科研成果就是来源于一线的成功的教学实践,并被广泛地推广应用到更多教师的工作中。在接触了教科研工作后,我发现,教科研真的并不神秘,选题就是基于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参与的都是一线的老师,研究的对象就是身边的学生。

“低起步”的教科研,要求教师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出发,从工作问题入手研究。“有后劲”是“低起步”所追求的教师研究的“自然”发展。有了“低起步”的开端后,才有了教师的发展“后劲”。从“一得”到“数得”,从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上升到关于教育本质和规律的研究,从单一学科的研究发展到学科之间综合关系的研究。

每一个课题的顺利开展都需要教师间的分工合作。分工合作就是一种科研方法。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也可视为科研成果。

课题研究工作要顺利展开,不仅要有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还要有课题组长的务实安排,更要有各位教师的热情参与,这样才能构成一个有效协作的教科研团队。在一个和谐的团队中,教师能够产生归属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激发起工作的热情。

“成长”应该成为教师终身职业的需要,通过学历进修和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为教师“成长”提速,从而使学校获得更高层次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