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教育——班主任的三件法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三心教育——班主任的三件法宝

唐发春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第一中学811699

不管接任怎样的一个班级,我都告诫自己:要爱学生,要爱孩子们,给他们情感,以赢得学生的心;给他们道理,让他们明辨是非曲直;给他们信心,以增强学生进取的勇气;给他们欢乐,让学生珍惜儿童乃至青春生活的甜蜜。

我始终以“三个相信”的教育理念去管理班级: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多方面的成功。

一、找亮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找亮点即用“放大镜”给学生找优点,用“扩音器”给学生积极评价。找亮点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抬起头走路,并且让能够快跑的充满自信地跑起来,只能慢走的也能满怀信心地走起来。在班主任工作中大家都有体会,一个小孩子稍微有一些自信,他就会不一样。只要你用“爱”的眼光看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亮点。

二、凝聚集体观,增强集体主义荣誉感。

我让学生做这样两道题:

第一道题是:“1+全班人数=?”这个简单的一年级学生都能解答的题,却是我唤醒学生集体主义荣辱感的法宝。学生一看题就会从数学的角度说出答案,可我将他们的答案否定了,说他们错了,公布答案是“1”,即“1+全班人数=1”。学生顿时愕然,困惑不解的眼神、欲说不能的惊讶、左顾右盼的期待纷纷求我说出原委。这时,我以坚定的口气满腔热情地说:“同学们,等式前面的1代表老师我,和1表示我们这一个班级整体。我也是组成这个班级的一个成员。我有信心把大家带好、教好,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密切配合,我们这个班一定会成为一个团结进步的优秀集体。你们愿意和我共同努力吗?”

第二道题是:“除去睡觉时间,计算一天中你在家、在校的时间;计算一天中你与老师、同学、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学生很快算出:除去睡觉时间,一天中在家约5小时,在校约9小时;与同学相处约10小时(包括上学和放学的路上),与老师相处约6小时,与家人相处约5小时。学生惦量后发现:在校时间多于在家时间,与同学、老师在一起的时间多于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然后我告诉学生:我们的班集体就如一个“家”,你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家”中的一份子,老师是你们的父母,也是你们的朋友,还可以是你的姐姐,你们都亲如兄妹好如朋友。你希望自己生活在怎样的一个“家”里?你决定为这个家做点什么呢?怎样做呢?

就这样两道题,拉近了我和学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我提出具体要求,他们就会感到我说的在理有理,就会照我的话去做,而且为创造一个和谐、健康、向上的“家”而努力地去做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了,个个都为班级出谋划策,为集体发展自律言行。

三、让学生“亲我身,信我道”。

1.上好第一堂课,感染学生心扉,牵引学生灵魂。要让学生先喜欢我的课,再喜欢我,从而牵引学生的魂。上好一堂课,尤其是上好与学生见面的第一堂课,不是个简单的事儿,教师只有有“备”而去,在课堂上才会挥洒自如,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备教学内容的同时,更需考虑到学生的方方面面,千万不能抱着“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的心理。要把好一个度: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而不是老师唱独角戏的舞台。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是学习活动的引路人。

2.开好第一次主题班会,凝聚力量,引起共鸣。我常以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场景、一次小活动来开展主题班会,凝聚力量,引起共鸣。比如: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的主题班会上,我解读了古文《伤仲永》,从仲永的故事中让学生理解感悟:即便是神童,没有后天的教育和进取,最终也会成为一个废人。学生马上就以“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梅花香自苦寒来”等名言警句进行反思和讨论。

3.搞好第一次实践活动,以德服人,以爱育人。我始终坚持在待人接物、尊老爱幼、战胜困难等方面事事处处以自己的表率为先,崇尚行动育人,摒弃说教育人。在各种活动中,我坚持以潜移默化的正面教育为主,这样会促进师生间的了解,增进友谊,改变一个班的面貌。班集体活动是富于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在每次活动前,我都会考虑好此次活动的目的、意义,还考虑如何组织才能起到德育教育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特长、爱好和兴趣。

(1)从小事着手,从点滴抓起,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上课铃响了,我已站在了讲台上。一男生喊报告进了教室。你看高高大大的他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衣服扒开了,走路摇摇晃晃。我还没示意让他下去就坐,他已摇头晃脑地坐在位子上喘气呢。怎么办,看到如此情境你是不管不问不闻继续上课,还是生气发火?我叫他重新走上讲台,拿出纸巾摸摸他的头,很温和地说:“哟,看把你热的,给,擦擦。”等他擦完汗水,我又拉拉他的衣角:“会扣扣子吗?”故势要帮他扣扣子,这时男孩不好意思了:“老师,我自己来扣。”等他扣完衣扣,我又说:“你看,多帅。嗯,如果走路不摇晃,就有点学生的样了。”再摸摸他的头:“下去吧。”得,“衣帽穿戴要整齐,走路别摇晃”的行为习惯已在这个连续动作和不经意的语言中扎进男孩及其余学生的大脑。果不然,第二天、第三天……我都没发现扒开一扣的学生。

(2)民主治班,让学生自己管自己。学生毕竟年纪小,自制能力不是很强,所以难免会犯些小错误,触犯日常行为规范条例。因此,我打破班主任“御笔亲点”、“一统天下”的局面,让学生“轮流执政”,让每一个孩子在集体活动中都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与智慧,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打好基础。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要想管理好班级、要想当好班干部必须“美其德,慎其行”,从而体会班干部的辛苦,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