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脱贫土地整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就地脱贫土地整治

胡开怀

盘州市国土资源局贵州六盘水553537

摘要:我国在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中,针对土地整治和脱贫攻坚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规划和目标,这标志着我国现代化新型农村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本文针对借国家土地整治的平台,对贫困地区实施就地脱贫的可行性,并阐述具体措施。

关键词:就地脱贫;土地整治;可行性;措施

引言:我国进行土地整治是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主要对目前利用效率低、利用不合理、尚未被利用的土地以及被生产生活实践和自然灾害破坏的土地进行整治。土地整治活动能够盘活我国储存的土地总量、强化对土地使用的节约和集中使用、适时适度的补充耕地和提升现用土地的产能。我国在“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中,提出了与农村发展、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方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用地,节约用地,推动综合整治,重视生态安全。在土地整治的进程中,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战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就地脱贫是各地各级政府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首要选择,使贫困人口克服依赖思想,鼓励人民依靠当地资源,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生产生活产业,实现就地脱贫致富。如何让土地整治服务就地脱贫,怎样在推进土地整治的过程中为脱贫工程提供新的思路,成了各地各级政府新的工作重点。

一、土地整治与就地脱贫相结合的可行性

1.政策导向可行

我国土地整治政策导向,已经从注重增加耕地整体数量,向注重耕地整体质量、提高单位亩产出的同时注重补偿耕地活力、注重生态保护推动山、水、林、田、湖的区域综合整治。整治工作的重心,从单纯的增加产量,向科学技术增产转变,在政策导向上就要求各地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业水利相关的科技投入。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向贫困地区人口输送更适合当地的科学技术,进行就地脱贫和土地整治的双轨并行是各地各级政府经济实惠的选择。

2.发展方向可行

在脱贫工程的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很多困难,其中政府干部带头却带动不起当地群众的热情,投入了基础设施建设却没有技术进行后续维护,实施产业化发展却后劲不足等等情况,让脱贫工程举步维艰,进展缓慢。在“十三五”规划中,土地整治工作与脱贫致富工程有了并轨的可能,土地的综合治理,是从根本上给了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可行性。土地整治过程中,会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土地的亩产且加强了对水土的保护,建设高标准的农田,为农民们带来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东风。土地整治完成后,各方面的建设成果需要维护,形成长期有效运行的机制,需要众多劳动力,农民加入维护运行工作,不仅仅是向贫困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也提供了接触更多科学技术的学习机会,对帮助脱贫工程从“造血”向“输血”推进具有重大意义。

3.国人安土重迁

我国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集中在偏远地区,那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还是土地整治工程推进的重点地区。过去的脱贫工程会选择将贫困人口迁出贫困地区,安排到相对富裕的地区,由政府统一创造致富工作机会,形成产业,但是国人安土重迁的思想,让政府的迁移人口工作推进艰难。现在这些贫困地区成了土地整治的重点地区,在对现有土地质量和后续产出能力进行保护的基础上,科学增加亩产,对周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的计划,给了帮助贫困人口在原地进行脱贫致富的可能,这些省略掉的为迁出贫困人口做工作所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可以在更重要的地方发挥作用,在家门口脱贫致富也会让安土重迁的国人更有动力。

二、土地整治服务于就地脱贫的具体措施

1.了解当前土地开发利用现状

我国进行土地整治和脱贫工程工作已经很多年了,各地政府在制定新工作规划前,应当充分了解当地土地利用现有的情况,例如,当地已开发土地总量及分布、未开发土地总量及分布、各类型土地的总量及分布、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布置情况和维护情况等等,在此基础上,确定土地开发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2.因地制宜设计整治计划

我国各地区土地地质情况和水土保留情况各不相同,各地政府在制定土地整治计划时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运用科学的方法,规避土地整治过程中的风险,提高整治工程的效果,在确保达到土地整治预期目标的同时,能够充分挖掘当地资源特点,为脱贫工程提供资源,带动整体区域的经济健康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3.注意道路水利方面规划

土地整治是实现土地资源更加高效更加长远利用的重要手段,它与我国的粮食产量、安全和生态保护方面都息息相关。因此配合土地整治工程的推进,配套的水利和道路整治工作也需要提上政府工作日程,甚至同步进行实施。通过规划整治水利工程,更加合理的利用水资源,为土地整治工作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通过规划整理道路情况,使之与当地的土地规划相协调,尽量缩短落后地区与外界的交流距离,为提高各项生产生活要素聚集、发散速度提供便利。各级政府可以通过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极大的推动当地贫困人口就地脱贫的进度。

4.重视生态环境方面设计

各地政府应对土地整治目标中的生态环境方面予以重视,确保土地整治项目与当地生态环境相适,控制整治工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建设农田生态循环系统,从提高生态环境方面,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降低病虫害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同步减少高浓度农药的使用,进一步保护当地生态水土情况,为生态生物多样性提供保护,打造生态农村,推进自然养生等旅游服务项目的产生,为当地农民的致富开拓新的道路。

结束语:土地整治作为一项关乎国家长期发展的战略国策,对土地资源利用率、粮食总量及安全、整体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土地整治项目在各地推进的最终成果,会为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巨大帮助。各级政府应该借助土地整治的东风,对当地经济、人口、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等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整治项目的合理科学推进,为贫困地区人口实现就地脱贫开拓新的发展道路,争取实现我国农村高标准、现代化、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冬冬,杨维彬,王泽贵.“村民自建”土地整治项目服务就地脱贫实施情况分析——以贵阳市为例[J].河南农业,2017(17):54+56.

[2]郧宛琪,朱道林,汤怀志.中国土地整治战略重塑与创新[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04):1-8.

[3]王静.云南省双柏县实现就地脱贫存在的困难与对策建议[J].中国高新区,2017(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