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完善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研究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完善路径

张嘉亮

张嘉亮

黑龙江省萝北县环境保护局154200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致力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实施上。但是,由于信息获取存在问题,加上决策机制在构建上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使得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为了能够加大公众参与的力度,就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进行完善处理。本文主要就通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实践进展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从而总结得出可采取的完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完善

我国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的提升。而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对人们生活质量影响最为严重的就是环境问题,我国针对环境问题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邀请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并且针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进行了有效的完善,使得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提升了人们生活的质量。下面本文就主要针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完善路径进行深入的探究。

一、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实践发展

1、环境信息公开不断加强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方面,各级环保部门把门户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发布的重要平台,优化公开条目、及时更新内容,整合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咨询和投诉功能。探索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及时公开最新环保资讯、政务动态,尤其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信息,开发手机APP,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方面,将强制公开的要求融入日常环境管理,推进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督促企业履行环境责任。

2、公众参与平台稳步搭建

以形成“政府—企业—公众”互动的社会行动体系为目标,积极构建大环保模式。各地通过开展以环境宣传教育、社区自治、美丽人居环境为重点的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动员各个层面参与环境保护。同时创建网络论坛、官方微博群和环保QQ群,举办群众、企业环保论坛和官员环保专题访谈,加强与公众交流互动。

3、公众参与制度不断健全

为有序推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地方政府将实践中的成熟做法及时制度化。

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面临的障碍

1、环境信息有效供给不足

环境信息是公众参与的前提。但是长期以来,环境信息资源分散在不同部门,缺少有效整合。在一些地区,公众了解环境信息的渠道不多,有些公开的信息专业性太强,普通公众根本看不懂。以商业秘密为借口拒绝信息公开的现象时有发生,引起了公众强烈不满。

2、公众参与决策机制不畅

在一些地区,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领导把公众参与环保决策仅仅当成必要的形式,公众制度化参与的渠道仍然不畅通。在政策制定、实施及评估中,政府与公众还缺少温和理性的对话机制,交织着其他社会矛盾的环境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存在恶意复制的现象,邻避运动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3、参与主体能力亟待加强

“原子化”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现象比较明显,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力量整合。环保组织力量薄弱,筹资渠道不畅,治理理念落后,管理涣散,各种不稳定现象比较普遍,制约了民间环保力量的壮大。当前,环境宣传教育等志愿者服务依然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主要形式,参与者热情有余,理性不足,缺少对环境问题的系统及理性思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重大环境决策的有效公众参与。

三、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的完善路径

1、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机制

建立健全地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规,使得公众的参与力度更加的广泛,也使得公众参与的过程能够得到有效的扩展,确保责任更加的明确。在立法上,要确保公众具有参与的知情权与选择权,并且充分发挥出公众的监督能力,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督力度。将公众作为主体,制定出具体的参与方式以及参与计划,在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前,要做好事先的准备工作,并且在参与中以及参与后均要严格的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各项工作。

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利切实的落实到实处,政府要加大支持的力度,将责任划分清楚,使得公众可以充分的了解到,参与环境保护既是一项权利也是其一项义务。针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需要确立相应的程序,针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要积极的予以机制,并构建完善的奖罚制度和损坏赔偿制度,明确建立相关的制度,在实践中积极的对一些已经成熟的机制进行合理的转化,使其形成相应的法律规范。

2、完善政府企业公众对话协商机制

构建完善环境社会风险评估机制,针对公众在环境保护中所做出的一些决策和改进,需要合理的利用风险评估机制来进行评测。针对环境保护中出现的群体性的时间,要理清该事件出现的原因,并做好相应检讨工作,针对决策的内容以及步骤进行详尽的分析,扩大公众参与的空间,使得公众能够在更好的平台上加入到环境保护决策中,使得公众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加的紧密,加大互信力度,防止在决策制定并实施后,公众出现质疑的现象。

要积极的收集民意,根据公众的意见和要求来进行程度的规范化处理,加大政府、公众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使得三者之间可以互信互任,既能够使得公众对企业和政府有足够的信任,也能够使得公众更加的理解企业所做出的一些决策,从而可以加强公众的参与力度。

3、健全环境教育培训机制

针对参与到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应该进行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得公众能够具备良好的环境保护参与意识,并且具备参与的技能。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使得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具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构建环境教育基地,充分的发挥出环境教育基地所具有的文化熏陶功能,不断的丰富各种公众参与的形式,吸引公众的注意力,使得其能够积极的加入到环境保护中。

针对公众的参与观念要进行合理的转变,采用多种手段和机制来进行绿色消费,使得公众在生活和工作中,均能够持有绿色环保的观念,加大对环境的建设力度,采取多种途径来引导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中,使得环境保护能够建设在社会基础之上,使得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队伍无限的扩大。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充分的了解到,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且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也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是就以现阶段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来说,其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公众积极的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因此,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不断的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进行完善处理,从而更好的对环境形成保护,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虞伟.环境公共治理的嘉兴实践与思考[J].杭州(我们).2013(03)

[2]周生贤.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N].人民日报.2014(007)

[3]龚燕飞,聂宏林.现代工业环境下环境保护机制的完善与构建[J].青年与社会.2013(06)

[4]张京.论农村环境保护机制的健全与完善[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