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方式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方式改革

吴孟虎

吴孟虎(青海省玉树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青海玉树815000)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新课改理念逐渐融入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改革教学方式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增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趣味性,丰富课堂形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4-0083-01

在新课标背景下,“鸭填式”、“满堂灌”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占核心地位,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手段单一、落后,学生学习主动性低下,课堂教学效率极其低下。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多角度、多层次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改革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有趣,促使班级中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都能有所进步,为进步更高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1改革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和初中学习生活相比,高中发生了质的变化,知识量不断增加,学习方式转变等,让学生充满好奇。但随着时间不断推移,高中学习生活压力取代了最初的兴奋与憧憬,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情绪不稳定,综合分析高中生特点,改革教学方法至关重要。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满足高中生渴望支配学习的愿望,科学处于大量的知识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点,不断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就高中时期而言,是学生观察、思维等能力提升的关键性阶段,以有意识记忆为主,理解记忆为主,更加重视概念、原理等抽象内容的理解,辨证思维、推理能力逐渐提升。改革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高中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合理制定学习计划,优化学习方法,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此外,高中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自我评估能力不断提升,但极易受到外界影响。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客观看待社会现象,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抵制网络世界的各种诱惑,不要沉迷于网络,学好信息技术课程,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为进入更高阶段学习埋下伏笔。

2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式改革

就高中学生而言,起点水平参差不齐,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中,两级分化现象极其严重,不能一味地采用满堂灌传统教学模式,要改革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合作学习方法、分层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形式,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帮助高中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掌握新的学习方法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在新时代下,随着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被应用到教学中。为此,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可以采用微课分层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2.1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转变已有的教育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只需要扮演好协调者、组织者等角色。教师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取他们熟悉并具代表性的例子,在获取信息知识、方法等的同时,能够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逐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意识到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为改革教学方式提供有利的保障。

2.2微课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设计微课分层教学课程体系的时候,需要全方位分析班级学生已有水平,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测试学生学习成绩,合理划分小组,分为A、B、C三个层次,安排适宜的教学任务,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2.2.1制定学习目标

需要设立“多级、个性化”学习目标。教师要全方位分析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已有水平,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制定可行的学习目标,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构建的学习目标要有“弹性”,要根据不同章节内容难易程度,划定最低的发展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关要求。以“窗体的创建”为例,最基本的目标:班级的差等生能够准确理解窗体功能,充分利用向导创建窗体,准确把握按钮功能,可以在窗体中添加对应的按钮。

2.2.2合理安排教学任务

在设计学习任务单的时候,要具有层次性、指导性等特点。具体来说,就显性分层而言,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情况,安排相关的作业,即基础题、提高题、发展题;就隐性分层作业而言,不同层次学生需要完成相同的作业,并客观地评价他们。在此基础上,所设计的作业要有梯度,和高中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规律相吻合,由模仿操作技能到熟练操作技能,逐渐提高学生的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章节内容,制定相关的微视频,便于学生学习。以“电子报刊制作向导书签”为例,第一、教师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看关于“定义书签”的微视频,给不同电子报刊定义书签,观看“超链接”微视频,为给定的电子报刊导读栏设置超链接。第二、根据给定电子报刊版面的“返回”,是合理设置返回头版超链接。第三、以自己报刊的导读栏为基点,合理设置超链,怎样来定义书签、书签的命名规则。教师可以把这三个学习任务分给不同层次学生,并借助微视频,跳转学习,顺利完成这些学习任务。

3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下,改革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章节内容为切入点,灵活运用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形式,为高中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在获取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够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紫燕.微课分层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4:84-87.

[2]代梅.浅谈分组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1:63-64.

[3]王海军.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3: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