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边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3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边鹏

边鹏

(鲁中矿业有限公司身份证号:37120219810603xxxx山东271113)

摘要:我国经济建设不断的发展与进步,电力事业也是国家重点的发展方向之一,其中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已经取得了不斐的成绩。电业企业要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运用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从而更好的促进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更新与升级。本文主要针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主要特征、应用方法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对其具有的问题提出了相关优化的策略,以更好地促进该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系统;发展方向;优化策略

引言: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时间较短但发展速度快,规模较大,运营平台包括输电设备网络、发电设施、变电站等多个相关的设施。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对电力系统的需求在越来越多,电力系统面临的挑战不断的升级,为了能够高质量的保障电力系统的供电、配电工作,保证人们的电力需要,确保企业的经营生产。应加强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研究,提高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水平。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概述及工作流程体系

1、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

一个多层次的自动化系统是指对用电调度的自动化、对火力电力发送的自动化以及对变电站管理的自动化技术和电力事故预防装置。它发展方向一直致力于可以实现配电、变电技术的自动化,提供稳定的运行技术,真正的实现无人值班。运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最终目地是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电能,能够稳定安全的运行电力系统,提高人们的生产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管理的效果。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不仅仅是指设施与设备等硬件,还需要配套的软件系统给予多角度多方位的保障支持,举例来讲比如在对电力的生产管理中其辅助的决策系统、对电力每日运行的日志管理系统、电力设备的运营检查系统以及电力企业在日常的办公中,办公系统的自动化系统等等,需要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系统自动化,才能更好地完成管理目标。

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操作流程及规范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不断的升级过程中,已经取代了原有的人工操作方式,采用微型计算机,建立先进的控制中心,进而全面的对各项数据进行监测,了解所有的设备指标。一般情况下,以计算机控制为主导目标,以发散状态辐射四周的网络,在整体的电力系统当中,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覆盖网络系统。全面系统的进行信息与指令的传递与传输。便于工作人员及时了解电力设施的全部情况,保证电力设备的稳定安全运行。对于中心控制的计算机承载的责任是整理合并各种数据信息,同时对电力系统进行整体的调控,以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的自动化。电力系统运行自动化可以区分为两种形式:多维度操作与控制方式,系统的掌握每层的运行状况,对安全隐患及漏洞进行全面的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更好的保障电力设备的运行,提供高效能的供电。

3、电力系统自动化应具备的条件

在进行自动化技术的推广与运用中,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首先需要准确了解电力设备的运行参数,同时做好电力系统各项设施的检测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修复处理。加大离队对电力设施的检测,全面了解运行的状况,对其使用年限,功能强度进行全面的检测,以达到运行自动化系统的标准。

同时注意对系统的操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传的专业水平,把握操作要点,严格执行操作制度,熟练掌握各元器件的调整方法。为电力系统自动化做好保,最终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从而节约电能,延长电力设备的使用年限,减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节约能源。

4、设置故障预防装置

电力系统在自动化技术还不够完善,会发生一些事故,需要配备预防事故装置。一般有继电保护装置及系统保护装置,其中继电保护装置主要的作用是防止系统发生故障,引起设备的造成损坏。继电保护可以分为距离保护和高频保护等类型。而系统安全保护装置的设置是用来确保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预防系统出现大幅度的震荡情况或者发生网络频率崩溃等一些突发状况。对于系统安全的保护装置需要从多个层面设计首先是设备上的准备,例如备用的电机等,还有就是输电线路设计管控闸门,在发生问题时保证切断闸门,保证线路不受损害。最后一种情况是进行输送点端的控制,安装电气制动装置等。

二、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指标分析

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对于系统自动化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电力系统已经由传统的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新的管理模式,采用新的技术,革新旧观念,整合资源,更好的提高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从而推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进程。

1、优化控制主体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控制主体是计算机,其包括最具时效性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时的进行研究、检测分析的软件控制系统。其中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对信息数据的采集工作、对信息安全的检测工作、对信息提供的展示工作以及对设备运行情况的分析与调节的能力。

2、增强远程遥控能力

电力系统的信息传输系统属于远程控制系统,它担负的主要任务是传输调度中心的各种指令及信息,同时还对发电厂及变电站的一些新息进行及时的传送。自动传输系统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分别是远程控制和远动通道系统。其中远动通道系统中含有光导通信、微波、高低频等很多种内容。对于远程控制装置来讲,根据其主要的性能进行区分,其包括远距离测试、远距离通信、远距离遥控三种形式。将模拟量以变换输送的形式发送到调度中心,调度中心接收并实时显示的整个流程称为远距离测试。把开关量发送到接受端并实时显示的整个流程是远距离通信,将调度短的信息与信号发送到接收端完成对调节目标的把控的流程称为远距离遥控。

3、优化升输电线路性能

在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是其重要的分支,承载的功能是对电能的输送与连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能的输送已经逐渐采用自动化系统,并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在对变电站的运行管理中,采用比较先进的自动传输系统,可以有效的节约人工成本,同时还能够对整个运行过程实时监控显示,从而全面的掌握系统的运行状况,预防安全隐患的发生,及时的发现问题。

4、加强变电站检测控制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目标为实现计算机的自动运行,无须人员看守,对站内的装置进行系统升级改进,全面取代电磁式设备,同时对电气设备进行监测控制。采用先进技术,利用光纤代替信号电缆,逐渐的实现操作设备及仪器的数字化网络化,实现变电站系统自动化,保障变电站可以高效稳定运行。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中新技术的应用方法

1、运用智能技术对系统进行控制的方法

采用智能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掌控,首先完成单项的函数输入与单项的函数输出,同时对线性与非线性进行智能的控制,从而有效保证智能技术对系统的控制。

2、对多机设备进行系统的协调的控制方法。

采用小型或者卫星的计算机设备,对多机设备进行系统的协调声控同时对供电系统的负荷进行控制,运用声频的方法进行控制协调。

3、对于柔性交流输电的应用方法

对于柔性交流输电系统,其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可以实现对输电系统全面的控制,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及可控性,并且对于电压、功率也可以灵活的控制。采用具有综合功能的电子设备,对系统参数进行调整,确保输电线路具有可操控性,提高电能效率。

4、对自动定位系统的应用方法

自动定位系统又称为GPS,它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而在电力系统中运用自动定位系统是很成功的实践,主要运用于输配电、变电的的实时监测上,对系统整体的稳定运给予了保障,降低了人工成本。对于数据的反馈也非常及时,在不同的记录条件下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从而达到信息的一致性。植入新技术的监测系统将具有新动态的监测与员有的数据进行结合,使该技术的安全性能更高,实现同步的动态测量。同时将通信技术结合到中央信号处理中,实现自动定位的测量技术与光纤通信的有效对接。

四、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展望

近些年来,电力系统进行的改革力度逐渐加大,各项技术不断的创新,取得很多研究成果。举例来讲,对于开环的检测,逐渐改为闭环的控制,从最早期的高压电逐渐改为低压电,从比较简单的功能逐渐演变成多功能智能化。在自动化技术的影响下,电力设备也不断的升级与更新,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灵活,能够提供更加充足的电能。

1、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例如,以提高电网调度工作水平为目标,研制并开发能适应多种需要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构建完善的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研究电网调度自动化运行维护的新方法,重视电力系统信息的挖掘、优化及整合,提升电网调度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根据电网调度自动化需要,构建新型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电网调度工作效率。

2、电力系统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逐步实现变电站系统结构的革新,一次设备和测控设备融合,提高设备智能化水平。测控设备只需要一台计算机显示器甚至是便携式机器,就可以满足测控工作需要。并且在线测控技术得到利用,将调度自动化、变电站管理、通信、保护等进行综合考虑,有利于变电站实现资源共享,为电力系统管理维护和技术升级提供数据支持。

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保障措施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再加上经验的总结,电力系统自动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同时,为推动自动化技术得到有效利用,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5、顺应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

应该顺应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注重自动控制技术、自动监测技术、顺序控制技术的应用,构建自动化管理系统,提升电力系统管理水平。逐步利用计算机监控替代人工操作,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重视多媒体技术应用,逐步实现电力系统监测的网络化与自动化。

5、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安全控制水平

现代社会,人们对供电指标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因而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应该把握这个趋势,以“安全、经济、可靠、优质”为目标,推动自动化技术升级,实现电力系统控制的智能化、区域化和协调化。例如,利用自动化技术进行电力设备操作、调试和维护,改善电力设施的保护性能,提高设备运行的准确率与可靠性。还要逐步取代人员值守模式,实现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测、控制和调节,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五、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优化策略

1、市场化

在电力系统应用中,市场化永远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动力。电力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更好的适应市场,就必须面对现阶段的改革,将改革当做挑战与机遇,同用户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提高电力容量利用率与管理效率,使既定的经济目标与实际的企业规划发展理念以及良好的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结合,从而创造出更好的社会效益。

2、数字化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电网与数字化变电站的开发与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群众的关注。同时,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管理的数字化,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与趋势,其主要功能是将电网信息源通过系统数字化使电网中的相应数据对电网进行调度处理与综合分析,将分层、分类与分区有机结合,进而实现相关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最终实现电力电能的信息化、智能化与可视化,让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数字化管理与控制更加具有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

3、智能化

如果说市场化与数字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的话,智能化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了。首先,智能调度技术是将集成技术与智能技术结合,利用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动态、暂态特征,实现信息技术整合,实现电力系统的检测与优化,并进行一定的预警与预防,增加系统对相关故障的识别、处理和恢复。从而更好的协调系统进行管理,优化企业质量,提高市场运营能力。与此同时,在出现紧急事件的情况下,对不同的运营单元进行实时的调配与控制,实现调度、运行与管理三者有机组合,减少人工运营与管理成本。此外,戴安网调度技术在一定的管理范围内还具有可视化功能,进而更好的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可视监控。

结语: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进步,采用自动化技术是必然发展趋势。文章主要阐述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概念及特征,对自动化技术的运用方法进行了详细讲解,同时指出了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了更加高效的完成自动化技术,要不断的进行深入研究,将新的技术应用到电力事业中,确保电力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涛.电力系统厂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4):92-97.

[2]张倩.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方向分析[J].电子测试,2016(23):130,123.

[3]于满,冷延武,张全禹等.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J].科技展望,2016,26(29):82.

[4]刘锎.论如何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水平[J].中国科技投资,2016(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