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身边的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1

用身边的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

◇邹大荣

◇邹大荣

(荣县双古中学荣县643100)

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便于学生加深相关物理知识的印象,掌握物理规律,使记忆更加深刻,现举例如下:

一、急跑着的人脚遇障碍物,易向前摔倒。原来急跑着的人脚遇阻力而由运动变静止(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上身由于惯性还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容易向前摔倒。让学生每位都把自己墨水瓶拿出来放在桌上,下面压一张纸条,迅速用力抽出纸条,而墨水瓶在原位置不动,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墨水瓶下面的纸条在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变运动被抽出,而墨水瓶由于惯性还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在原位置不动。通过上面两个事例使学生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理理解更加深刻了,对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改变的性质--惯性,理解更透彻了。

二、米饭是我们每天都要吃的,在煮饭时沸腾的米锅上方会有“白气”产生,并且”白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又不见了。原来是100℃的水沸腾,从表面及内部大量汽化,由液体状态变为气体状态跑到液面上空,遇冷空气液化成小水珠,即“白气”。上升到一定高度“白气”又蒸发为无色无味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所以不见了,整个这一过程是:汽化-液化-汽化的过程。

三、鸡蛋、鸭蛋大家都爱吃的,尤其是刚蒸好的米锅蛋,味道更美。细心的人会发现,蛋刚从米锅中取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急于剥壳吃蛋,就很容易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有一个诀窍,就是把刚出锅的蛋放到凉水中泡一下,然后再剥,蛋壳就很容易剥下来,并且不易将“肉”剥下来。一般的物质(少数除外)都具有热膨胀冷收缩的特征。不是所有物质膨胀收缩的程度都一样。一般的情况是密度小一些的物质比密度大一些的物质发生的伸缩程度更大。蛋是由较硬的蛋壳和较软的蛋白、蛋黄组成,它们的伸缩程度是不同的。在温度变化很小,或者温度变化缓慢均匀的情况下就显示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化,蛋壳和蛋白、蛋黄伸缩步调就不一致了。蛋壳温度降低快速收缩,而蛋白在短时间内还保持原来的温度,还没有收缩,这时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挤压到蛋白空头处,随后又因蛋白温度降低而收缩,这时蛋壳收缩几乎停止,这样就将蛋壳和蛋白脱离开来,因此就不会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了。认识了其中的道理对我们很有好处,凡是在经受较大温度变化的物体,如把两种材料混合在一起,就必须考虑两种材料的伸缩幅度。有些场合热胀冷缩程度完全一样才好,有些场合热涨冷缩程度差异越大越好。如以前常用一块块钢筋水泥板做楼板,这样常会出现屋顶落水现象,这就是钢筋水泥板的热膨胀冷收缩与板间缝隙处的混泥土材料热膨胀冷收缩程度很难做到相同,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时间一长一般都会出现裂口,而造成落水现象。现在修建楼房一般都采用全现浇来解决这一难题。

四、很多电器元件,却是利用两种热膨胀冷收缩性质差异很大的金属制成。电恒温箱就是利用铜片、铁片膨胀幅度差异大,把他们钉在一起制成双金属,受热时向铁片那边卷曲,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双金属片卷曲与电源触头切断停止通电,不再产生热。当箱内温度下降时双金属片又向回缩,又与电源触头接通,由电流热效应又产生热,使箱内温度又升高。这样恒温箱内温度就恒定在一定范围内。

物理学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身边,当学习了长度测量初步知识后,学生们纷纷做起了软尺,有位同学别出心裁,用透明胶把制好的牛皮纸软尺托好,这样更牢固。这位同学用自己制作的软尺做实验解决了一道习题:用软尺测量物体长度,把软尺拉长些,测量值是偏大还是偏小?这位同学自制的软尺测量了一张自己的单人课桌长度是43.2厘米,然后将软尺用力拉伸测量,使软尺有所伸长,结果课桌长度是42.6厘米,这样不仅一下就找到了上题的答案,而且清楚的分度值有所变大。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当今人类所有令人惊叹不已的物理科学成就,高铁、卫星上天、核电站、宇宙飞船无不建立在物理学家们对身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并研究的基础之上。在学习中树立科学的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久就可能会有科学家的头脑,为今后发展和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用身边自然现象去解释和总结物理规律,学生熟悉和接受起来就更加容易了。只要我们平时留意,经常总结就不难发现有利于物理教学的事物,丰富我们的教学课堂,活跃教学气氛。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义务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生活,符合学生认识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物理现象的探索,揭示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终身探索精神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的方法和科学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物理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学中不是重在教师的“教”,而是重在学生的“学”。教师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重于教师单纯的传授知识。我们不仅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能够终生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推理的能力,胜于只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结论。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体现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或多或少的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作为教师关键是立于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探索,有时还要经过一段过程,使学生设疑-质疑-释疑的几个反复中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认识,让学生应用所学到的知识,经过自己独立的思维,要求自己想通。我校位于自贡市荣县西北边远地区,信息相对闭塞,学生家长绝大部分在外打工,素质相对较差,学习兴趣不高,学校的实验设备较简陋,利用身边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