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儿静脉注射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浅谈小儿静脉注射的护理体会

秦时香

秦时香

(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衡阳421002)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静脉注射过程中穿刺的注意事项以及穿刺后的护理对策,从而为后期我院的小儿静脉注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本文主要选取在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这段期间我院儿科接受静脉注射的60例儿童患者,分析了在患儿静脉注射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在静脉注射后加强对患儿的护理。结果在我院儿科接受静脉注射的60例儿患经过个性化护理后,患儿的紧张、恐惧等心理明显降低,愿意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讨论在小儿静脉注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护理技能和穿刺技术,才能够提高患儿以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亲切感和信任,实现患儿早日健康出院的目的,提高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小儿静脉注射穿刺技术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4-0323-02

小儿静脉注射法作为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中最基本的操作方法,也属于护理工作的基本范畴。本文笔者主要通过对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这段期间在我院儿科接受静脉注射的60例患儿的静脉注射护理进行回顾,具体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主要选取在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这段期间我院儿科接受静脉注射的60例儿童患者,其中男患儿共计36例,女患儿共计24例,年龄为2-5岁,静脉注射的时间为4-10天,在60例儿患中,患儿出现发热35例、休克12例、抽搐3例、脱水5例、伤感5例。

1.2方法

1.2.1静脉注射前的护理

在对患儿进行静脉注射前,护理人员首先应该给患儿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从而增强患儿家属和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和依赖感,从而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静脉注射工作。不仅如此,护理人员还应该通过对静脉注射工作的解释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并给予患儿一定的安抚和照顾,从而降低患儿内心的恐惧,使患儿能够主动配合各项护理工作。其次是护理人员自身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语言沟通能力,从而在给患儿进行静脉注射的时候能够沉着冷静、保持心绪的平稳,提高自身的自信心。

1.2.2穿刺针的选择

在小儿静脉注射中,要选择跟患儿静脉大小相适应的针头,并根据患儿的年龄、静脉局部的条件、输液的目的以及药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针刺部位,一般在患儿头皮静脉注射和四肢静脉注射可以选择4.5-5.5号的注射针头,对于新生儿和小儿留置针头最好选择24G。

1.2.3静脉选择和刺穿技巧

在对患儿进行静脉穿刺前要将其血管充分暴露,护理人员在穿刺前应该仔细刮去患者血管周围的的毛发以及汗毛,主要是方便静脉的暴露和固定。护理人员要根据进针时针头跟皮肤所成角度的不同,可以将分为刺穿方法分为直刺法和斜刺法两种,直刺法指的是在将要穿刺的静脉上,针头跟皮肤之间的角度为10-15度。斜刺法主要指的是在将要刺穿的静脉侧跟静脉相距大约1-1.5cm的地方,针头跟皮肤之间的角度为20-30度,然后将针头刺入静脉中。对于直刺的方法比较适在患儿头皮静脉、四肢静脉上,对于斜刺法主要适合在肘静脉、大隐静脉以及较大静脉等位置。

1.2.4针头的固定

在穿刺成功以后,护理人员应该用左手的拇指固定针柄,并用3-4条的胶布对针头进行固定,这里特别要值得注意的是要在穿刺前将穿刺点周围的头发或者汗毛剃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利于胶布的固定。如果出现患儿在静脉注射过程中因为情绪激动、苦恼或者应用退热药物引起的头部大量出汗的情形,护理人员可以采用头围固定的方法固定针头。笔者建议可以采用弹力绷带固定在穿刺点所粘胶布上面,这样就可以避免患儿大量出汗导致胶布脱落的情况,在拔针的时候也不会粘到患儿的头发。如果选择的部位是踝静脉或者足背静脉的话,就需要选择小夹板来固定踝关节和足背,并将患儿下肢置于功能位。

2穿刺后的护理

2.1在对病情严重患儿进行静脉穿刺的时候,护理人员要特别注意随时观察患儿的面色情况以及其他生命体特征。

2.2在对患儿进行静脉注射的时候应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及查对制度,从而防治输液微粒进入患儿血管。

2.3要对患儿精进行静脉注射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先快后慢,先浓后淡、见尿补钾”原则。

2.4患儿静脉注射期间,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儿的巡视,特别是要留意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全身反应、药液滴入是否通畅、针头是否出现移动、脱落、输液管是否出现扭曲、患儿输液的部位是否出现红肿或者皮肤变白、变紫以及水泡等现象,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该马上进行处理。

2.5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在患儿进行静脉注射之前不能喂奶水,这主要是为了避免患儿在静脉注射过程中因为哭闹引起的恶心、呕吐等造成窒息等意外情况。

2.6在对患儿拔针的时候应该先分离胶布,在拔出患儿针头以后,护理人员应该用左手拇指迅速将消毒棉球沿着患儿的血管方向纵压住棉球,采用这样的方式不仅按住了进皮针眼,又按住了进血管针眼,从而防止了患儿皮下淤血的产生。

3结果

我院儿科于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的静脉次穿性成功率较高,判定的标准主要是按照输注通畅且穿刺局部没有出现药液的渗漏则为注射成功;如果出现回血但穿刺局部呈现青紫或者外渗的现象且滴注不畅则为注射失败。在我院儿科接受静脉注射的60例儿患在我院经过个性化护理后,患儿的紧张、恐惧等心理明显降低,愿意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4讨论

小儿静脉注射作为医院儿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以及扎实的静脉穿刺技术,还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给予患儿人性化的服务,为患儿提供耐心、仔细、周到的服务,从而最大程度降低患儿的痛苦。在小儿静脉注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加强输液期间的巡视工作,通过自身的爱心去体贴患儿,针对发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处理,从而提高患儿以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亲切感和信任感,实现患儿早日健康出院,提高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文静.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2(06):114-114.

[2]张艳萍,李艳,苗淑英.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技巧[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5):256-256.

[3]王冬梅.静脉留置针应用失效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5):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