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陈洪英

陈洪英贵州省金沙县金沙中学551800

摘要化学作为中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化学的课程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新课标指导下,以高中化学课改为契机,化学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发掘和培养,这样更有利于对化学概念的领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就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做一些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

一.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时刻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着一个引导的作用,时刻做到学生自主思考为主,老师指导为辅。毕竟在最终的高考中,都是由学生自己独立的完成试卷,教师不可能一直在学生身边为学生答疑解惑,讲解每一道题。同时,每道题都有不同的答案,但不变的是一类的题的思路,学生要善于思考,要将自己放在一个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真对自己的想法以及问题做出合理、正确的思考和假设,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过程,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努力来做出题目,能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学生创新素质的核心,学生只有在大脑中产生了创新的思维,才能有创新的能力和创新的结果。因此,创新思维决定着一个人能否进行创新以及创新能力的大与小。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由于发散思维具有多样性、流畅性、变通性的特点,它使人们思考问题时往往是多条思路、多个方案,解决问题时常常是注意从多途径、多方式去着手,因此,它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创新思维方式。它克服了常规思维的单向性和单一性,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流畅。尽管有时学生提出的设想、方法或方案看来非常幼稚,或者不全面,甚至有时是错误的,但其中却包含着“创新”希望的火花。例如:在学习SO2性质时,可让学生练习以下题目:SO2与Cl2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物质量的这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会()。

A、立即褪色B、慢慢褪色C、先褪色,后复原D、颜色不变

解析:不能从SO2能和一些有机色素结合为无色化合物来推论SO2使有色物质褪色的原因均是与其结合而变为无色物质;SO2能使氯水、溴水、碘水、二氧化氮、三氯化铁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等褪色,这是因为SO2具有还原性的缘故;SO2能使滴有H2S的溶液产生浑浊现象,这是因为SO2具有氧化性的缘故;SO2能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变浅,这是因为SO2水溶液呈酸性的缘故,故答案为D。

对此题我们可作如下发散思维:(1)在一定量的品红溶液中,先通入足量的SO2,再通入等物质量的Cl2,溶液的颜色变化为。(2)在一定量的品红溶液中,先通入足量的Cl2,再通入等物质量的SO2,溶液的颜色变化为。(3)在一支盛有1/3水的试管中,先通入足量的SO2,后通入等物质量的Cl2,再滴加品红溶液,溶液的颜色变化为。(4)在一支盛有1/3水的试管中,先通入足量的Cl2,后通入等物质量的SO2,再滴加品红溶液,溶液的颜色变化为。(5)在一支盛有1/3水的试管中,同时通入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再滴加品红溶液,溶液的颜色变化为。(6)在上面五种情况中,将品红溶液换成紫色石蕊试液,溶液颜色又将如何变化呢?

经过分析讨论得出:由于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不同,Cl2和SO2的溶解度不同,Cl2和SO2的氧化性、还原性的不同,品红溶液和石蕊试液的性质不同,得到的结果都不一样,这表明原题的答案仅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情况。经过设计如此多的发散思维方式,从而达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要更新更新观念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育改革提了很多年但由于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应试教育仍然是主流。在课堂上授课的主要形式主要还是教师备课讲授、学生听课记录,教师按大纲要求一丝不苟的讲,而学生也乐于接受这种被动填鸭的方法学习。无可否认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快速的完成教学任务是有帮助的,也的确能在考试上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学生的思维被禁锢,阻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高分低能而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资料显示历年的高考状元却鲜有人做出重大成果,而那些有所作为的人却多是成绩并不绝对突出而有特长的的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主动的学习。

四.探究实验培养创新思维模式

我们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用化学的眼光看问题,规范化学语言,训练学生准确表达、完整叙述,不光会做实验,而且要会创新、会联系,使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中学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究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究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如“仅有一大一小两只试管和稀硫酸,这时怎么设计制取氢气的化学实验呢?”,这样的探究性实验要求会带给学生创新的思维模式,有的同学找来了铝制废牙膏皮来制取氢气、还有的提出了可以利用一些废弃的铝片。这些想法虽然看似简单,却都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完美体现。又比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可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学生完成作业后,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好的作业设计要进行表扬和奖励,从而鼓励学生创新,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素材,运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参与到化学教学中,使学生主动体验和探索,这样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