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水环境的污染现状及水环境修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试论水环境的污染现状及水环境修复

王典

安庆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安徽省安庆市246000

摘要:近年来,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问题,更受到了全球的极大关注。各国政府都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和对策,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治理水环境污染,解决水资源短缺、保证水资源的质量,以适应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水环境;污染现状;水环境修复

1水环境影响因素

1.1我国河流污染主要是有机物污染,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等;湖泊特征是富营养化,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猛酸盐指数等;近岸海域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重金属。这些因素构成了水污染问题,具有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严重,治理难度大等特征。我国水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方面还是人类主观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企业只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工业发展中,水消耗量大、利用率低。不仅单位产值污水排放量大,而且万元产值用水量各省区间差距悬殊。

1.2水污染问题严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政策导向的偏差。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重经济增长速度、主要产品产量、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等指标,没有把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纳入经济核算体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我国一度“遍地开花”的“十五”小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1.3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环境容量不相适应,也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我国主要江河出现的严重流域性水污染,在很大程度上与流域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有直接关系。淮河流域四省自80年代初开始,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高耗水的化工、造纸、制革、火电、食品等小型工业,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淮河的承载能力,使淮河流域水质急剧恶化;由于缺乏科学认证和科学管理,一些缺水地区盲目发展高耗水型工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单一的资源型产业,不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加工业,产业结构雷同,形成严重的结构型污染。

自然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环境问题的恶化,增加了水污染防治的难度。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引起全球温度、湿度、降水量的分布变化,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灾害频发。气温上升,地表径流减少,蒸发量增大,发生旱灾的机会增多。由于河道径流减少,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加剧了水环境恶化。1998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长江中下游、嫩江、松花江流域降水量偏多,导致特大洪水灾害的发生。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相差悬殊,水资源分布与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极不协调。这些因素也是导致水环境问题突出的重要方面。

2水环境修复技术

2.1物理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是经过简单预处理的污水,在湿地系统中通过物理沉淀、过滤、吸附作用进一步除去可沉淀的固体、胶体、BOD5、氮、磷、重金属、细菌、病毒及难以溶解的有机物质。如疏挖底泥、机械除藻、引水充於等。物理方法操作简单,造价低,但往往治标不治本。引水冲污/换水稀释。科学有效地增加流域水资源量,加快水体有序流动,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水体污染程度,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使有限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直接作用是加快水体交换,缩短污染物滞留时间,减少原来河段的污染物总量,从而降低污染物浓度指标,使水体水质得到改善。污染物只是转移而非降解,会对流域的下游造成污染。曝气一般用于河道。在适当位置向河水中进行人工充氧,加速水体复氧过程,使整个河道的自净过程始终处于好氧状态,提高水体中好氧微生物活力,使水体污染物质得以净化,从而改善河流水质、改善或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人工、机械除藻是收获水体中的藻类,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有效的去除藻类及藻华。在某些特定环境,利用自然动力收货藻类可有效的减轻富营养化的危害。

2.2化学修复技术

化学沉淀法是通过向水体投加铁盐或铝盐,通过吸附或絮凝作用与水体中的无机磷酸盐产生化学沉淀,降低水体磷的浓度,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同时,铝盐能够形成氢氧化铝沉淀,在沉积物表层形成“薄层”,可阻止沉积磷的释放。

利用化学药品(如硫酸铜、二氧化氯、臭氧等)来控制藻类是一种快速有效的传统除藻方法。但是化学除藻只能作为一种应急措施,并不能将氮、磷营养盐移出水体,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而且不可长期使用,否则会造成化学药品的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从而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同时死亡藻类也会引起二次污染。水中的内源性磷对水体富营养化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磷的凝聚和沉淀可以延缓内源性磷从底泥中的释放,使其不能成为藻类的营养物质。常用药剂有CaCO3、Al2(SO4)3、明矾等。沉淀技术发挥作用较快,但一般只作为临时措施使用。同时底泥中的磷释放,除与其存在形态有关外,还与许多环境因素有关;研究表明,升高温度、厌氧状态、酸性或碱性条件能促进底泥磷的释放。

2.3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又称生物改良,其狭义定义为:是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修复被污染环境或消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一个受控或自发进行的过程。生物操纵法是利用生物操纵调整营养结构,促进水质恢复。另外,可通过水环境的生境调控和植被的人工重建促进水生植被的自然恢复,逐步恢复受损水体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主要是水生植物)、消费者(鱼类)、分解者(细菌)等,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建立有效的食物链,促进系统的物质恢复,恢复水体的功能,达到水体生态系统恢复的目的。

2.4其他措施

加大工业点源达标治理,巩固达标治理成果,防止反弹。对氮、磷排放大户,达标排放应提出脱氯、除磷要求;对中小型乡镇企业同样严格达标治理。结合产业结构凋整和清洁生产,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不再审批新污染项目。调整工业和行业结构,实施“绿色化工程规划”,全面推进工业清洁生产,引导工业向轻污染、无污染、低能耗方向发展,同时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促进城乡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尽量减少高消耗和高污染的生产落后工艺向农村转移所带来的污染。加快非点源,特别是农业面源(农业、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生态治理工程以及科技成果转化。要控制水土、有机质流失和农田污染,大力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推进科学化使用化肥和农药,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采取措施防治农村环境污染。

制止污水排人河流、湖泊,是治理点源污染的根本途径,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地加快兴建各种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尤其是要加大生活污水的处理。污水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是一项只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的工程,单靠政府拨款显然是不够的。城市地区通过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实施企业化经营,诸如通过提高自来水价格、向排污单位收取费用等方式,解决运行费用问题。农村地区可根据村落密度科学布局污水处理厂。新建工业企业要集中布局,以规模化生产、规模化处理为好,要把污染源解决在当地。对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劣V类水仍需加以生物或工程处理,以防二次污染。

3结语

治理水污染不是单个人或某一地区的责任,应该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也只有把节约用水和防污治污提升到世界战略和关乎人类生死存亡的高度,社会经济和人类文明才有可能真正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郝红.我国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发展[J].中国标准导报,2012

[2]韩冰.《水污染防治法》中区域限批制度的几点思考[J].环境科技,2011

[3]陈娟.水污染防治与水污染防治法分析[J].内蒙古水利,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