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IV期宫颈癌患者神经周浸润与5年生存率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III、IV期宫颈癌患者神经周浸润与5年生存率的关系

柯毓敏

柯毓敏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目的研究III、IV期宫颈癌患者神经周浸润与5年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II、IV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5年随访,比较有神经周浸润和无神经周浸润患者5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本组70例III、IV期宫颈癌患者中42例病理切片中检测到神经周浸润,神经周浸润发生率为60.0%,5年生存率为28.6%;无神经周浸润III、IV期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46.4%,有神经周浸润III、IV期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16.7%,无神经周浸润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有神经周浸润患者(P<0.05)。结论神经周浸润为初治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指标,其发生率与KPS评分、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Figo分期,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

【关键词】宫颈癌神经周浸润5年生存率

【中图分类号】R7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268-01

神经周浸润指的是肿瘤细胞侵犯神经纤维周围沿着神经进入神经外膜、神经束膜或神经内膜内并沿着其扩展的局部浸润转移,成为肿瘤病情及预后的决定因素[1]。研究表明,在宫颈癌中存在神经周浸润现象,推测神经周浸润可能是宫颈癌预后的影响因素[2,3]。本研究比较有和无神经周浸润III、IV期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差异,研究神经周浸润在III、IV期宫颈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诊治的III、IV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症状体征、体格检查、影像学、细胞学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2)III、IV期初治患者,既往未行手术和放化疗等治疗;(3)排除合并其他肿瘤患者。共纳入70例宫颈癌患者,平均年龄46.1±4.7岁;病理类型包括鳞状细胞癌40例,腺癌20例,腺鳞癌10例;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宫颈癌分期包括Ⅲ期42例、Ⅳ期28例。

1.2观察指标及方法

根据活检或者手术病理提示肿瘤接近神经并且至少包围有1/3以上的神经圆周,或肿瘤细胞浸润在任何一层神经鞘内都称之为神经周浸润。治疗后每3个月电话随访一次,直至患者死亡或失去随访,随访5年。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学分析。III、IV期宫颈癌患者神经周浸润5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神经周浸润与5年生存率的关系

本组70例吃期宫颈癌患者中42例病理切片中检测到神经周浸润,神经周浸润发生率为60.0%,5年生存率为28.6%;无神经周浸润III、IV期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46.4%,有神经周浸润III、IV期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16.7%,无神经周浸润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有神经周浸润患者(P<0.05)。

3讨论

神经浸润为肿瘤细胞侵犯神经纤维后沿着神经进入神经外膜、神经束膜或神经内膜内并沿着其扩展的局部浸润转移,因神经外膜中不存在淋巴组织,故神经周浸润被认为是独立于淋巴结转移和血液转移外的病情及预后决定因素[4,5]。神经浸润最常见于胰腺癌,在胰腺癌患者神经浸润发生率高达60%,手术切除胰腺后神经板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并提高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率,是目前公认的胰腺癌病情及预后影响因素[6,7]。研究发现,神经浸润与淋巴结转移和血运转移一样,成为肿瘤独立于淋巴结和血行转移外的独立影响因素,故目前手术治疗神经浸润特性的肿瘤时多推荐同时清扫局部神经丛以提高疗效[8]。本研究中,III、IV期宫颈癌患者中42例病理切片中检测到神经周浸润,神经周浸润发生率为60.0%,表明在宫颈癌患者中同样存在极高的神经浸润发生率,该现象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研究发现,在胰腺癌患者中,有神经浸润的患者其手术效果较无神经浸润患者差,且1年生存率低和复发率高,因此,对于胰腺癌患者多建议手术的同时切除腹膜后局部神经板以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目前对神经周浸润与宫颈癌的预后研究较少,Horn等[9]研究发现神经周浸润在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更常见,神经周浸润阳性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期均显著低于神经周浸润阴性患者,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神经周浸润为宫颈癌总生存率不佳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本研究中,无神经周浸润III、IV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46.4%,有神经周浸润III、IV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16.7%,无神经周浸润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有神经周浸润患者(P<0.05),这些证据表明神经周浸润独立于淋巴结、血行转移和TNM分期,成为宫颈癌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因此对于III、IV期宫颈癌患者应重视神经周浸润这一现象,同时加以积极治疗以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安薇,李平,李桂香等.胰腺癌神经浸润体外模型的构建与观察[J].中华胰腺病杂志,2012,12(3):160-163.

[2]张国楠,崔玲.宫颈癌神经周浸润:应该重视的病理预后因素[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3,26(4):183-186.

[3]龙颖,姚德生,周科辰等.保留盆腔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10):1205-1212.

[4]王铮,徐勤鸿,李徐奇等.CXCL12/CXCR4轴在胰腺癌-神经交互作用中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3(2):214-219.

[5]党诚学,刁冬梅.胰腺癌神经浸润相关分子表达及作用的研究进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5(1):1-5.

[6]张文斌,刘建生,段斌等.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黏附分子在胰腺癌神经浸润中的作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9,26(7):942.

[7]陈颖,史敏,于观贞等.胰腺癌513例神经浸润的病理分析[J].中华胰腺病杂志,2011,11(1):14-16.

[8]戴翻;赵红川.糖尿病、周围神经浸润和胰腺癌患者手术切除后整体生存率的关系[J].肝胆外科杂志,2010,18(05):376.

[9]HornLC,MeinelA,FischerU,eta1.Perineuralinvasionincarcinomaofthecervixuteri--prognosticimpact[J].JCancerResClinOncol.2010,136(10):15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