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普帖联合IV3000透明敷料在治疗Ⅱ期压疮中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安普帖联合IV3000透明敷料在治疗Ⅱ期压疮中效果观察

梁玉萍

梁光明新昕(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110168)

【摘要】目的调查高等教育医学生就业压力情况,探讨就业压力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为寻求有效途径改善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参考,为缓解医学生就业压力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本地区一所医学院校某专业大一、大二、大三学生进行整体抽样调查,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就业压力情况。结果就业压力在医学生中比较普遍,对学生的睡眠质量有一定影响,应采取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措施帮助学生积极应对,维系医学生身心健康。

【关键词】医学生睡眠质量就业压力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5-0093-02

据相关研究报道,大学生就业压力是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压力来源之一[1],在中国大学生中仅次于学习压力位居大学生压力源的第二位[2]。医学生是指目前就读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对他们的培养目的是希望他们将来成为医生。而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越来越困难,因此医学生的就业压力尤为突出,而长时间的压力可能导致学生睡眠质量受到影响,使学生身心健康受到影响。本此调查就对就业压力对医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做以下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医学院选取一个专业,对该专业大一、大二、大三学生进行整群调查。共发放387份调查问卷,回收387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372份,问卷有效率96.12%。其中女生259名(69.6%),男生113名(30.4%)。年龄在17岁到24岁之间,平均年龄20.76±1.26岁。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159人(42.7%),农村的学生211人(56.7%),2名未填。大一学生102名(27.4%),大二学生138名(37.1%),大三学生132名(35.5%)。

1.2调查工具

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自评部分,评价被试者最近一个月的睡眠质量。其中又包括7个因子,分别为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以总分8分以上视为睡眠障碍的评价标准。自编一般信息量表包括了:姓名、年级、性别、班级、生源地、年龄等基础信息,还包括学生自评就业压力评分,其中无影响(0分),较轻微(1分),一般(2分),严重(3分)。

1.3统计分析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以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评价标准。

2结果

2.1医学生就业压力

表1是在调查的学生中就业压力在各年级的分布情况,三个年级的就业压力均分统计学差异P=0.065。

表1就业压力在各年级的分布比例

无影响(0分)较轻微(1分)一般(2分)严重(3分)平均分总数

例数占比%例数占比%例数占比%例数占比%

大一8060.63022.7129.1107.60.64132

大二7151.43928.32115.275.10.74138

大三4443.12827.52423.565.90.92102

总计19552.49726.15715.3236.20.75372

2.2就业压力影响睡眠质量

将就业压力评价为无影响(评分为0)的学生和有影响(评分1-3分)的学生的PSQI指数进行比较,结果无影响的学生PSQI指数为4.85±2.85,有影响的学生PSQI指数为6.00±2.77,有统计学差异P<0.001。

2.3压力程度不同对睡眠质量影响程度不同

就业压力评价为无影响的学生PSQI的均分为4.85±2.85,较轻微的学生PSQI均分为5.94±2.78,评价为一般的学生睡眠质量均分为5.88±2.77,评价为严重的学生均分为6.57±2.76,四个不同就业压力等级的PSQI均分经过方差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1。

2.4不同生源地就业压力

来自城市的学生就业压力均分为1.60±0.93,农村学生的均分为1.86±0.92,P<0.01。

3分析与总结

通过本次的调查发现不同年级的医学生就业压力有所不同,虽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65)仍提示具有一定意义。从各个年级就业压力的年级分布百分比来看年级越高就业压力越普遍,随着毕业的临近就业压力也随之而来。调查显示,有就业压力的学生的睡眠质量确实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且压力程度越大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也越严重。就业压力整体比较普遍,但农村生源的学生似乎更担心将来的就业问题。就业压力属严重程度者不多,学校可以采取积极的措施如:就业指导,双向洽谈,职业规划讲座和重点帮扶等方法缓解医学生就业压力,使其在校期间维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更好的完成医学学业。

因本次调查资料采集时间为6月上旬,此时毕业班在外地分散实习无法调查,将来进一步研究可在早些时候吸纳毕业班数据以便更好了解其就业压力情况。

参考文献

[1]徐长江,钟晨音.浙江省大学生心理压力总体状况与来源的调查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100-104.

[2]李虹,梅锦荣.大学生校园压力的类型和特点[J].心理科学,2002(4):398-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