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常用学法举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1

音乐课常用学法举隅

黄继艳

———小学音乐研讨会的评课摘选

吉林省扶余县教师进修学校黄继艳

音乐教学方法是伴随着音乐教学活动的出现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我们的音乐课上得更加轻松、高效、事半功倍。以下是几种较容易掌握和方便操作的音乐教学方法,供老师们参考使用。

1比较———是音乐学习中最有效的方法

教材中和课标中反复强调比较,但是教学中我们用得较少。“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现很多知识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如果不去比较,就会把相关知识的概念、原理、现象等混为一谈,善于比较则可以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准确理解、记和应用知识的目的。李立老师的《拍手拍手》一课,在节奏训练中就很好地运用了比较这个方法,通过比较把切分节奏的特点突出出来,有利于学生对切分节奏进行深刻理解和准确应用。

2听辨———是音乐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听觉训练是音乐教学活动的基础。儿童通过听觉训练,不仅可以充分感知音乐,培养敏锐的听辨能力,还可以提高记忆的敏锐性和准确性。因此,音乐教师必须掌握听觉教学的技能和技巧,使学生学会听辨音强、听辨节奏、听辨音高、听辨旋律、听辨曲式、听辨音色、听辨音程和听辨调式。小学听觉教学的突破口是听辨音高和节奏,在进度上,音乐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螺旋型上升。我们要充分运用音乐书中的线条图谱辅助听辨,使孩子们在低年级的欣赏、聆听中逐渐培养良好的听辨能力,《拍手拍手》一课的两声部练习就需要学生相互听辨各自声部的音高,才能更准确的达到二声部和声的和谐统一。这是需要老师们进行长期的听辨训练渗透才能达到的一个比较高级的阶段。

3体验———是音乐学习中的主要学习方式

新课标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我们有很多老师在孩子聆听过程中,提出很多要求,随音乐拍手、拍肩、和同桌互相拍手、拍肩,或者是用多媒体播放特别花哨的、与歌曲内涵联系不大的影像图片,孩子们的注意力完全没有办法集中在音乐作品本身上,尤其是在学生第一次聆听歌曲的范唱时,千万不要去打扰孩子们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你可以在学生们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在学生对歌曲旋律有所了解,稍微熟悉之后,再通过拍节拍、舞蹈等一系列教学手段达到巩固练习的作用。今天的两节音乐课在完整聆听作品,并进行递进式的多次聆听这一环节处理的非常好。

4想象和联想———是音乐学习中的个体化行为

想象、联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探索和发现的心理过程。由听觉感受到的音乐语言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从而使音乐艺术具有某种不确定性的特征。正是这种流动性和模糊性给学生提供了想象与联想的广阔空间。当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较低时,教师可适当多用语言提示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例如《小渔篓》这首歌曲是用衬词“呣”来结束的,二年级的小学生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歌曲意境,通过左老师恰当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挽起裤脚满载而归的孩子们,一张张笑脸,一串串笑声,水浪拍打着岸边,夕阳下,孩子们越走越远,只留下一排排愉快的、恋恋不舍的小脚印。适当的启发使学生们受到了音乐美的感染,并加深了对歌曲意境的理解。

随着学生欣赏水平的逐步提高,教师的语言提示要不断减少,不要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去代替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同时,音乐的想象、联想是有一定范围的,既不能让学生脱离音乐作漫无边际的幻想,也不能对音乐作品逐句逐段作情节性或故事性的验证,试图将学生的想象、联想限制在一个预定的结论中。教师应当有分寸地启发学生,感受音乐,展开想象与联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5表达———是音乐学习中最好的检验方式

表达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音乐实践教学重在对音乐作品表现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之后的有理解的真情实感的表现。在学会歌曲后,两位作课教师能积极引导学生,以独唱、二声部合唱、打击乐器伴奏、舞蹈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充分参与到音乐课堂的活动中,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与抒发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和艺术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