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患者的手术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宫颈癌患者的手术护理

樊丽丽

樊丽丽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医院163712)

【关键词】宫颈癌手术护理肿瘤外科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9-0294-02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妇女的生命。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近40年来,由于普遍开展的宫颈脱落细胞学筛查使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被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大大降低了宫颈癌患者的死亡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共收治15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在28~53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8.4岁。子宫颈癌早期多无症状。一旦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排液和疼痛。晚期病人可出现消瘦、贫血等恶病质。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是最常用、最简单的早期发现宫颈癌最有效的方法。宫颈癌一般为巴氏染色Ⅳ级或V级。宫颈及颈管活组织检查:确诊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最可靠的方法。对于用巴氏染色报告在Ⅲ级及以上者需行宫颈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

1.2治疗与结果:手术治疗为主,配以放疗和化疗。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可行全子宫切除术:Ⅰ期和Ⅱ期病人行子宫根治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放疗包括体外及腔内照射,可用于各期病人。化疗主要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的病人。结果:15例该病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后均痊愈出院,该病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消除恐惧心理,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教会病人缓解心理应激的措施,学会应用积极的应对方法,如向朋友、家属倾诉内心的感受。寻找别人的支持和帮助等。

2.2手术前后的护理

2.2.1术前准备:术前3天需每天阴道冲洗2次,冲洗时动作应轻柔,以免损伤宫颈脆性癌组织引起大出血。手术前晚行清洁灌肠。

2.2.2协助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由于子宫颈癌根治术手术范围广。有可能伤及支配膀胱的神经组织,使膀胱功能恢复缓慢。所以术后尿管一般留置7~14天,甚至21天。期间应进行:盆底肌肉的锻炼、膀胱肌肉的锻炼以及拔尿管排尿后导残余尿,评估膀胱功能,直到膀胱功能完全恢复。

2.2.3术后观察:除按一般术后病人观察以外,要注意观察术后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一般48~72h拔除引流管。还应注意观察双侧腹股沟有无扪及质软的包块,即淋巴囊肿。如有淋巴囊肿应及时热敷,如效果不好者应报告医生给予抗感染治疗。

2.3症状护理

2.3.1对阴道流血病人应注意观察阴道出血量及阴道排液情况,视症状轻重程度给予相应护理。

2.3.2出现恶变时,应加强临床护理观察,记录出入量,同时应防止并发症。

2.4出院指导

出院前,护士应与病人、家属一起制订出院后的康复计划,要求病人定期随访,一般最初每个月1次,连续3个月后改每3个月1次,1年以后每半年1次,第三年开始,每年1次。出现症状者应及时随诊。护士注意帮助病人调整自我,重新评价自我能力,根据病人具体状况提供有关术后生活方式的指导,包括康复以后应逐步增加活动强度。适当地参加社交活动及正常的工作等,实现角色功能。性生活的恢复需依术后复查结果而定,护士应认真听取病人对性问题的看法和疑虑,提供针对性帮助。

2.5提供预防保健知识

宣传与宫颈癌发病有关的高危因素,嘱患者积极治疗慢性宫颈炎,强调定期普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一般妇女应每1~2年普查1次。已婚妇女,尤其是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的妇女有异常阴道流血或接触性出血者应及时就诊。

3.讨论

了解病人的婚育史、性生活史、高危男性接触史等与宫颈癌发病相关的病史。子宫颈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早婚、早育、多产、性生活紊乱、宫颈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近年来还发现,通过性交而传播的某些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Ⅱ型、人乳头瘤病毒、人巨细胞病毒等也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病有关。另外与患阴茎癌、前列腺癌或其前妻曾患宫颈癌的高危男子有性接触者易患宫颈癌。

身体状况会出现阴道出血:评估病人有无阴道流血,出血的时间及出血量。宫颈癌病人早期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可见性交后或妇科检查后出血。外生型出血早,量多;浸润型出血晚,量少。阴道排液:评估病人阴道流血是否伴有阴道排液。阴道排液常出现在流血后。最初量不多。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有腥臭;晚期因癌组织坏死、破溃,继发感染则呈大量脓性或米汤样恶臭白带。疼痛:评估病人有无疼痛,疼痛的部位及程度。晚期癌因病灶浸润宫旁组织或压迫神经,引起下腹及腰骶部痛。因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可出现下肢肿胀疼痛。若浸润膀胱或直肠,可出现排尿、排便等异常;晚期病人还可出现严重消瘦、贫血等恶病质。妇科检查:可见外生型、内生型或溃疡型宫颈病变;可扪及两侧盆腔组织增厚、结节状,有时形成冰冻骨盆。宫颈癌好发于宫颈外口的原始鳞一柱交接部与生理性鳞一柱交接部间所形成的移行带区。按组织学分类:主要为鳞状上皮癌(占80%~85%),其次是腺癌(约占15%)。按病变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病理改变分类:可分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其中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宫颈浸润癌。按其外观形态分类:可分为外生型、内生型、溃疡型及颈管型。宫颈癌的转移途径以直接蔓延和淋巴转移为主,血行转移极少见。

参考文献

[1]李凤英,荣向江,李尚文,庞秀枝.宫颈癌放疗的护理体会[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5年S1期.

[2]陈丽珍,李玲,郁郁.人文关怀在子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5年19期.

[3]杨开选,邱培嫒,孙亮,等.1385例子宫颈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2105-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