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和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妇产科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和效果

王统青

王统青?

(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222100)

【摘要】目的:总结妇产科手术麻醉方法,选择适合病患的麻醉方案,旨在提升其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取并予以外科手术的48例妇产科手术病患,参照随机法方案分成两个小组,实验组24例,对照组同样24例。治疗时,实验组病患选择腰硬联合麻醉,而对照组病患则选择硬膜外麻醉,观察2组病患麻醉的有效性。结果:手术后,发现实验组病患在药物起效的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满意程度等指标方面表现出的优势十分明显。同时,实验组有2例(8.33%)不良反应病例,对照组有9例(37.5%)不良反应病例,存在着差异(P<0.05)。结论:基于妇产科手术病患来说,手术操作中选择腰硬联合麻醉除了可以缩短其药物起效的时间、阻滞完善时间,还可以提升病患满意程度,同时能够控制不良反应,建议在妇产科手术操作环节进行大范围推广。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麻醉方法;腰硬联合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090-02

为了总结妇产科手术麻醉方法,选择适合病患的麻醉方案,笔者随机选择本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取并予以外科手术的48例妇产科手术病患,参照随机法方案分成两个小组,实验组24例,对照组同样24例。治疗时,实验组病患选择腰硬联合麻醉,而对照组病患则选择硬膜外麻醉。在观察2组病患麻醉的有效性的基础上,旨在提升其麻醉效果,期待能够成为提升妇产科手术病患麻醉效果的首要选择,介绍如下。

1.资料来源以及方法

1.1资料来源

随机选择本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取并予以外科手术的48例妇产科手术病患。病患年纪最大的是64岁,年纪最小的是20岁。其中,29例病患接受剖宫产手术,4例病患接受子宫全切手术,15例病患接受卵巢囊肿切除手术。本次研究以随机法为主要方式把48例妇产科手术病患均分成两个小组,实验组有24例,对照组同样有24例。由于两组病患在相关资料中的对比并没有表现出直接区别(P>0.05),所以值得对比。

1.2方法

治疗时,对照组病患选择硬膜外麻醉。(1)以L2~L3或者是L1~L2间隙作为穿刺点,同时予以置管,约3cm至4cm。术前三十分钟给予病患用药1.0%至1.5%利多卡因+0.5%至1.0%罗哌卡因,使用剂量控制在5ml至15ml之间。(2)给予病患辅助性给药5mg至10mg地佐辛,以静滴或静注为给药方式,并对其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3)为预防病患术中出现呕吐症状,需予以使用止吐类药品,即予以静脉推注2mg至5mg托烷司琼+5mg至10mg地塞米松。

同时,实验组病患选择腰硬联合麻醉。(1)选择L3~L4间隙作为穿刺点,进针且到达硬膜外腔后止,再经硬膜外以笔针式的腰穿刺针对病患进行穿刺,使之到达蛛网膜的下腔。(2)对药物进行配比,即用0.75%布比卡因2ml和10%葡萄糖1ml进行配比,布比卡因使用剂量控制在8mg至12mg之间。当病患脑脊液流出以后,将药物注入其中,即可将腰麻针直接退出(3)以头端为置入点,将长为3cm的导管置入其中,同时取病患平卧位,对其麻醉平面适当调整,使之达到T8。(4)结合既定手术时长,对硬膜外导管进行保留,并注入利多卡因2%,并给予病患吸氧。(5)为预防病患术中出现呕吐症状,需予以使用止吐类药品,即予以静脉推注2mg至5mg托烷司琼+5mg至10mg地塞米松。

1.3资料统计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2组病患麻醉效果

实验组病患在药物起效的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满意程度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存在着差异(P<0.05),详细对比数据见表1。

表12组病患麻醉效果(x-±s)

3.讨论

一般而言,妇产科病症发病位置的解剖结构都表现出复杂性特征,所以外科手术是治疗病患的首选方案,尽管能提升病患预后质量,但是却可能会带来较大创伤,加大病患痛苦,所以选择适合的麻醉方案已成为缓解病患疼痛感的重要手段[1]。外科手术正式开展以前,通常需要给予病患麻醉,不仅能降低其疼痛感,还是确保手术方案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基于妇产科手术而言,其常见麻醉方案涉及到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等[2]。

腰硬联合麻醉或者是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妇产科手术病患,都可能会形成各种类型不良反应,有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等,给予病患对症治疗以后,通常就能达到缓解目标或者是症状消失等效果。与此同时,病患术后通常需要长时间卧床,所以可能会有褥疮等情况的出现[3]。这是由于病患个体方面存在着差异,针对体重相对偏重的病患而言,手术会对其体力造成极大损伤,同时麻醉药品影响其运动功能,给予病患术后镇痛以后,有大量病患受倾向于卧床休息,排斥定时翻身以及开展身体运动,以至于其骶尾部上时间受到压力,其疼痛感的反应也会明显迟钝,导致褥疮的形成[3]。

较之硬膜外麻醉来说,腰硬联合麻醉有助于提升病患满意度、控制不良反应,同时还能帮助病患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健康,对于提升其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效果发挥重要价值[4]。因此本次给予妇产科病患手术麻醉时,实验组病患选择腰硬联合麻醉,而对照组病患则选择硬膜外麻醉。治疗后,实验组病患药物起效的时间是(36.12±11.88)秒,阻滞完善时间是(8.3±2.5)分,满意程度是(93.67±6.00)分;对照组病患药物起效的时间是(143.73±23.86)秒,阻滞完善时间是(16.5±3.7)分,满意程度是(81.33±4.12)分。同时,实验组有2例不良反应病例,发生率8.33%;对照组有9例不良反应病例,发生率37.5%,表明实验组在药物起效的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满意程度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方面表现出的优势十分明显,存在着差异(P<0.05),与王永健[5]等人研究结果存在着一致性。

研究表明,基于妇产科手术病患来说,手术操作中选择腰硬联合麻醉除了可以缩短其药物起效的时间、阻滞完善时间,还可以提升病患满意程度,同时能够控制不良反应,所以建议在妇产科手术操作环节进行大范围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晓瑞,葛静,周迪兰.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05):423-426.

[2]郭琪.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在妇产科门诊手术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06):104-105.

[3]韩文勇,张龑,王继军等.妊娠合并Ⅺ因子缺乏行剖宫产术的麻醉及围术期处理1例[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6(02):329-332.

[4]朱群芳.比较妇产科手术时分别应用L1-2硬膜外麻醉和L2-3腰麻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J].医学信息,2013,26(20):244-245.

[5]王永健,靳惠云,杨志强等.丙泊酚、芬太尼、咪达唑仑复合麻醉在门诊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1):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