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岁以下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2

两周岁以下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宋洪磊孙瑞芬

宋洪磊孙瑞芬

青州市妇幼保健院262500

摘要:目的文章两周岁以下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为研究目的。方法收集2014年5月1日至11月30日住院的57例<2岁以及153例≥2岁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结果与≥2岁相比,<2岁患儿的发热例数少,热峰低,热程短,但肺部体征多,喘息发生率高,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胸片以小片絮状影多见,肺部并发症少,治疗中较少需要使用激素抗炎。两组患儿大部分住院治疗1周左右复查胸片示肺炎完全吸收;出现皮疹、肝功能损害及心肌损害等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岁婴幼儿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有症状轻、体征重、肺部并发症极少、体内炎症反应轻以及影像学表现轻的特点。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儿童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好发于学龄儿童,但是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婴幼儿期MPP并不少见。不同地区和流行年度的发病率略有差异,约为15%~30%。与学龄儿童相比,婴幼儿MPP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转归均存在较大区别。本研究分析<2岁婴幼儿MPP的临床特点,并与≥2岁儿童进行比较。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1日至11月30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210例诊断为MPP患儿的临床特点。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年龄<14岁;②符合2013年修订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中MPP诊断标准,即血MP-IgM≥1:160;③排除其中7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细菌、肺炎衣原体或嗜肺军团菌检测有阳性结果的患儿。根据患儿年龄分为<2岁组和≥2岁组。

1.2方法

1.2.1临床资料收集通过病案资料,回顾性收集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以及症状、体征、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胸片检查、治疗情况以及转归情况等信息。肺外并发症中的肝功能损害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正常值升高2倍为标准;心肌损害以心电图有ST-T改变、心律失常或CK-MB4倍以上升高为标准。

1.2.2MP感染检测采用MP抗体检测试剂盒(被动凝集法,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判定MP感染的标准:血MP抗体≥1:160。

1.2.3呼吸道7项病毒、肺炎衣原体及嗜肺军团菌感染检测采用9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间接免疫荧光法)。该试剂盒可同时检测人血清中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的IgM抗体,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1-3型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及Q热立克次体。

1.2.4细菌感染检测2岁以下患儿入院时均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深部新鲜痰液,年长儿可咳痰者采用自行咳出深部痰,用血琼脂培养皿进行细菌或真菌培养。

1.3统计学分析

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正态分布资料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标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210例MPP患儿中<2岁57例(27.14%),其中男性36例(63.16%);≥2岁153例(72.86%),其中男性82例(53.59%),两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P=0.214)。<2岁患儿组年龄7个月~11个月28d,平均(1.29±0.42)岁;≥2岁组年龄2岁1个月~13岁3个月,平均(4.99±2.37)岁。

2.2两组症状及体征比较

与≥2岁组相比,<2岁组出现发热的比例较低,平均热峰低,发热平均持续时间也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均有咳嗽症状。≥2岁组与<2岁组肺部闻及湿啰音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岁组伴有喘息的比例明显高于≥2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岁组肺部未闻及任何啰音的比例少于≥2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相比≥2岁组,<2岁组的平均白细胞计数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岁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也低于≥2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两组胸片检查比较

相比≥2岁组,<2岁组胸片报告“大片状密度增高影、伴或不伴胸腔积液或肺不张”比例低,而报告“小片状密度增高影”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岁组中没有出现胸腔积液或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者,而≥2岁组中有17.65%出现上述并发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5两组激素使用率比较

<2岁组患儿由于高热不退而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比例为3.51%,低于≥2岁组(1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6两组肺外并发症比较

<2岁组的肺外并发症如皮疹、肝功能损害以及心肌损害的比例与≥2岁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7两组住院时间及转归比较

<2岁组的平均住院时间略短于≥2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临床及胸片复查结果为标准,<2岁组出院时达到完全治愈的比例略高于≥2岁组,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已发现MPP的发病年龄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本调查中,<2岁MPP患儿占全体MPP患儿比例已超过四分之一,比例之高不容忽视。本组患儿的最小年龄为7个月。

本调查中年长的MPP患儿通常出现39℃以上的高热,而<2岁MPP患儿中仅有约一半出现发热症状,且以中度发热为主,热峰在38.5℃左右,发热持续时间也明显短于年长儿。国内文献曾有类似报道,但是统计结果并非完全一致。有研究者认为,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和学龄期MPP患儿的发热人数比例并无显著区别;但也有研究显示,<3岁患儿中发热人数的比例明显小于≥3岁患儿,<5岁患儿的热峰和热程分别明显低于≥5岁患儿。本调查中<2岁患儿使用激素抗炎的比例明显低于≥2岁患儿。提示小年龄婴幼儿感染MP后体内的炎症反应不如年长儿强烈。本调查中<2岁患儿喘息的比例明显高于≥2岁患儿,与文献报告一致。说明相对于年长儿,MP更易引起婴幼儿的喘息发作。通常认为MPP有肺部体征轻而影像学表现重的特点,但是相比于≥2岁患儿,绝大多数<2岁患儿有肺部体征,可闻及湿啰音和/或喘鸣音。

本调查发现,<2岁患儿平均白细胞计数高,而其他研究显示婴幼儿与年长MPP患儿的白细胞计数水平无明显差别。<2岁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2岁患儿,这与其他研究结论一致。提示婴幼儿体内的炎症反应没有年长儿强烈。<2岁患儿胸片报告为小片状高密度影者占绝大多数,且无一例发生肺部并发症;而≥2岁患儿中胸片报告为大片状致密影、肺不张、胸腔积液或胸膜炎者约占一半,约1/6患儿伴有肺不张、胸腔积液或胸膜炎等并发症。本研究中,<2岁与≥2岁患儿发生皮疹、肝功能损害及心肌损害等并发症的比例无明显差异。但有研究显示,<3岁MPP患儿肺外表现的比例为95%,89%伴有心血管系统损害[10];也有研究显示≤3岁MPP患儿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只有7.7%。这些研究的统计结果有很大差异,可能与实验室误差或各研究评判并发症的标准不同有关。虽然<2岁患儿在胸片上的征象没有≥2岁患儿严重,但是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大多数均在1周左右症状及体征基本恢复正常。两组治疗后复查胸片提示肺炎完全吸收的比例也无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1]唐迎元,吴琼,谭爱斌,等.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分析[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16(1):8-10.

[2]芦长龙,倪陈,潘家华.学龄前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