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1

初中化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分析

刘国宏

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前进农场学校教师刘国宏

一、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互联网是初中生都是十分喜爱的,以图片、声音和视频的形式传递教学信息,能够将学生带入生动而直观的教学情境之中,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立体化,形象化,化枯燥为生动,化微观为宏观的特点,能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在课堂中变得更加主动。对于化学的学习,上好第一节化学课非常重要,因此上第一节化学课课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技术,给学生们展示日常生活中绚丽多彩的化学物质以及化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加上强烈感官刺激,会使学生自觉的吸引到课堂中来,提高学习效率。

二、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的把握,教学难点的突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依据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结合九年级学生对化学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心里特征且已经具备以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归纳总结能力欠缺这一实际情况,九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化学知识具有相对的抽象性与系统性,化学学科知识与学生的认知思维存在着矛盾。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分子原子这一节,让学生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这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一知识点较为抽象难懂,是语言无法解释清楚地。可以运用网络技术的动态功能围观模拟水分子通电分解成氢分子和氧分子,两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成一个氧分子,两个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的过程。使这个抽象的过程变得形象立体,便于理解掌握,突破了难点。

三、优化化学实验达到教学目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主要部分,也是人类探索化学知识的主要手段。真正发挥实验的桥梁作用,帮助学生架起通往化学殿堂的桥梁。

1.提高实验的可见度与清晰度。

不管是演示实验还是探究实验,在传统教学中都很难满足让全体学生观察实验,甚至无法看到部分实验现象;即使前面的学生,瞬间发生的实验现象也难以看清楚,这是传统实验教学的一大弊端。采用网络技术可以将整个实验过程直观、清楚而动态地呈现于大屏幕上,可以让教室每个角落里的学生都可以看到,对于瞬间发生的实验现象,教师还可以再次播放,让学生直观而全面地观察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可见度与清晰度。

2.完成现实条件下不能完成的实验。

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器材不全,药品有毒或者操作不当会发生危险,在现实条件下难以完成,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大多处于一知半解状态。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先通一氧化碳还是先加热,一些学生对此并没有深刻认识,认为无所谓。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模拟正确与错误两种操作。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直观的实验操作认识到要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如果操作错误,容易造成爆炸。这样通过演示错误操作所造成的危险,更能引起学生重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四、培养创新能力不断突破自我

现代文明的进步是离不开创新的,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探究中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成为探究的主人。如实验室在做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书本上的实验操作单一,没有对比性。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次试验进行大胆创新,借助互联网技术对实验装置和实验器材加以改变,如将试管换成胶头滴管,一个实验变成对照试验,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更具有说服力,使书本上的简单实验更具有可操作性和说服性,更加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要求,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但也有利有弊,我们应恶其糟粕,取其精华。让信息技术更好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