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分析和实验室抗体检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2

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分析和实验室抗体检测

王芳刘春艳

王芳刘春艳(青海省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810005)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7-005-02

【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近期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及流行病学情况和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在不同时间感染的阳性率,不同年龄段的阳性率以及感染肺炎支原体的重要意义。方法自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共2586例用明胶颗粒凝集法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对不同性别、不同季节、不同年龄Mp感染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占各种呼吸道疾病的34.7%,3岁-6岁发病率最高,冬秋季好发,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儿科门诊患儿抗MP-IgM阳性率为39.6%,女患儿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患儿。冬春季节(11月~次年4月)发病率较高。随年龄增长,抗MP-IgM阳性率逐渐增加。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对临床治疗极有帮助,是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诊断指标。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占有较高比例,阳性率与季节、年龄、流行有关。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流行病学肺炎支原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反应阳性率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是呼吸系统感染的一种常见病原体,常年均可发病,尤其以秋冬季节为感染的高峰季节,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MP)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引起全身各脏器的损害,尤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为了解近期本地区小儿呼吸道MP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本文对2005年7月~2008年7月3年期间儿科门诊及病房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抗MP-IgM),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标本来源2005年7月~2008年7月儿科门诊及病房的呼吸道感染且怀疑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共2586例,其中男1626例,女960例。

2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结果

2年间共检测2586例标本,抗MP-IgM阳性1024例,阳性率为39.6%(1024/2586)。其中男性患儿为1626例,抗MP-IgM阳性546例,阳性率为33.5%(546/1626),女性患儿为960例,抗MP-IgM阳性462例,阳性率为48.1%(462/96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ⅹ2=40.1,P<0.01),女性患儿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患儿。

对3年间不同月份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冬春季节(即11月~次年4月)阳性率较高,其它季节阳性率较低,见图1。

3年间不同年龄的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抗MP-IgM检测结果,见表1。

讨论

MP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微生物,除了可以引起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外常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淋巴结炎等,也可引起肺大泡、肺脓肿等,而且引起许多肺外并发症,常累及心、肝、肾、中枢神经、皮肤、血液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寒、头痛、乏力、干咳、胸痛、咯血及肺部可闻及干音。而MP感染的诊断常常缺乏病原学标准,且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血清学抗体水平可能为阴性,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以利于临床早期诊断,改善预后[1]随着近年来MP感染日趋增多,甚至数年内出现地区性小流行,有关专家认为这可能与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随年龄增加其反复亚临床感染以上呼吸道炎及支气管炎为多发。从3年间不同年龄段的抗MP-IgM的阳性率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率有升高趋势,与文献报道不同[2],相互比较,4~9岁间无统计差异,其他都有统计差异,这可能与病例数目的多少有关。儿科门诊及病房的呼吸道患者主要集中在0~6岁的年龄段,总人数约占72%,7~14岁的较少,约占38%左右。在0~6岁的年龄段中,由于患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全,细菌感染和肺炎支原体等的感染临床不易区分,阳性率相对较低。同时统计显示,0~3岁的儿童的阳性率在30%左右,有低龄化的趋势,与文献报道相仿[3],[4]值得临床医生的关注。小儿MP的感染广泛存在,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冬季好发,3岁~6岁最多见,3岁以下患儿感染率相对较低,这可能与人群接触数量较少有关,但近年来报道有上升的趋势,3岁~6岁为学龄前儿童,常在幼儿园等人群密集的地方生活,呼吸道疾病易于传播,这可能是MP感染率增高的原因之一。10~14岁的少儿患者阳性率最高这可能于临床医生可根据临床症状和白细胞的增高等区别细菌感染和其它病原体的感染有关,检测抗MP-IgM的患者相对较少有关,不过阳性率高,应在临床检查中引起足够的注意。测定抗MP-IgM可作为近期的感染指标,MP的痊愈和好转要根据临床症状的好转和消失为标准。同时,MP的感染可有肺外系统如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等[5]并发症,在治疗MP感染的同时,要注意并发症的治疗。因此,我们认为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MP-Ab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帮助,同时MP-Ab检测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方便、快速等特点,可做为MP感染重要的诊断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阎雪,刘英,王昆,等.MP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2,12(6):475.

[2]崔喜武,袁士新.肺炎支原体(MPAb)对66例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检测及结果分析[J].哈尔滨医药杂志,2002,22(1):2788.

[3]俞锡林,任天林,余钟声.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测的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2002,20(30):139-140.

[4]唐立萍,葛青玮,蒋巍.呼吸道患儿1379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检测[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1,16(4):249-250.

[5]贺国平,金伯平,王晓明.1438例肺炎支原体患儿临床及肺外并发症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5,23(10):723,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