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1

浅谈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教学

童玲

童玲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二幼儿园734500

自1882年普莱尔的《儿童心理》的出版,心理学家开始了对儿童心理的研究,于是关于儿童游戏的研究有了不少的成果。游戏是由多种心理成分组成的综合活动,具有虚构性、兴趣性、愉悦性和具体性。就儿童方面而言,游戏就是儿童活动的本身,对儿童身心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它影响着儿童的身体运动能力、情绪的发展、社会适应性的发展以及智能和创造力的发展。许多研究证明,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儿童不但练习各种基本动作,使运动器官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且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游戏还能帮助儿童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对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认知论代表人物的皮亚杰,他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的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

随着《纲要》的颁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理论概念已被大家认同和接受。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它是适应儿童内部的需要而产生的;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它不在于外部目的,而在于本身的过程;游戏不是模仿,而是通过想象去反映现实生活,而美术活动从本质上讲也是游戏。

为此,我们进行了美术活动游戏化的研究,初步尝试了将游戏与美术活动相结合的实践与探索。

一、美术活动游戏化的目的意义

1.知识和能力:通过美术游戏化的教学,提高幼儿美术技能和对美的感悟、欣赏能力,培养幼儿大胆地自我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改进幼儿美术教学和学习的方式,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快乐的游戏化的学习过程中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创作热情,鼓励幼儿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克服障碍,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道德意识和审美情感。

3.通过活动,寻找美术教学游戏化的适宜的教学内容,探索出基本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及评价方式,构建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的课程模式。

4.通过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游戏形式促使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二、美术活动游戏化遵循的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充分使游戏与美术教学得到优化结合,充分认识游戏和美术教学这两类活动各自的性质及其价值,并根据幼儿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化发展等因素来确定教育的价值趋向。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取形成的,需要长期的有目的、有计划的逐步深入。

2.生活化原则。将幼儿的美术活动融入到幼儿园日常的各项活动中,有利于幼儿表达、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表现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有利于幼儿主动参与环境的创设,与环境互动,在环境中获得学习。

3.正面教育原则。教师生动的语言,是引导幼儿进入思维、创造的桥梁;教师的微笑、赞赏和肯定的眼神,能帮助幼儿树立信心、敞开心胸。

三、美术活动游戏化的思路

1.美术教学内容游戏化:从多种途径收集、选择适宜的游戏化的美术教学内容、形式、题材,然后进行整理、筛选、加工,使美术教学内容本身成为一种游戏。

2.美术教学过程游戏化:创造性地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运用多种游戏方法,融游戏于美术教学过程之中。

3.美术教学评价游戏化:采用多角度、多层面、游戏化的评价方式,灵活机动地给予幼儿意想不到的鼓励,让幼儿获得成功和满足,使绘画内容和绘画过程得以广泛延伸。

四、美术活动游戏化采取的方法

1.以游戏化的活动激发幼儿兴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他们很容易对美术活动表现出自发的热情与兴趣。但这种兴趣往往停留在表面,容易受情绪、注意的影响而发生转移,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日常教学中,用游戏形式,如一个小故事、一段音乐等,吸引他们的注意,让幼儿在娱乐、玩耍中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

2.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爱好、知识经验和技能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他们不同的水平进行分类,然后提出不同的活动目标与要求。

3.可以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选用最合适的活动方式,如改变活动的地点和幼儿在活动中的位置,来提高幼儿的兴趣。

4.幼儿由于生活经历、经验不足,常常把现实与想象、认识和情感交织在一起,使他们的作品充满童真、童趣。在欣赏和评价幼儿作品时,一定要多倾听幼儿想法,了解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5.在综合性主题活动中融入游戏化美术活动,可以使幼儿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了解更全面、系统,有利于通过同类事物对比观察,借鉴已有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