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调度的不安全因素及改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电网调度的不安全因素及改善措施

徐小红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黔江区供电分公司重庆409000

摘要:作为电力安全的重要内容,电网调度系统的建设尤为重要。但电网调度涉及了相关技术和制度改革以及人员专业素质等等,存在很多危险因素。因此本文就从这几方面入手,积极排除各类安全隐患,为电网调度安全发展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不安全因素;应对措施

1.影响电力系统调度安全的因素

影响电力系统调度安全的原因有多种,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甚至制度的不完善等。自然因素主要指一些极端自然原因比如地震、雷击、洪水、暴雪等对于系统的运行产生干扰甚至破坏。从源头来说,还是在设计、施工过程过考虑不完善或者技术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人员因素主要是由于调度人员的失误出现信息丢失或者指令错误,影响到电力系统的调度安全。制度的不完善包括职业技术人员匮乏,制度管理欠缺以及重使用而轻管理等因素。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已经投入使用,但是能够熟练使用操作的专业人员相对欠缺。

2.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不安全因素的分类

2.1缺乏完善的检修计划

在电力调度工作中,检修计划内容填写错误、没有严格走流程、运行方式不周全从而导致甩负荷甚至停电等。

2.2调度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

在填写操作票的时候,由于人为失误、调度操作指令审核不严导致部分调度人员下达错误调度指令是调度操作中存在的一个危险原因。具体包括调度操作指令票编制错误,没有把好审核关;许可不合格的工作票;结束工作票的时候没有把好终结回复送电关【1】。

2.3倒闸操作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调度副值通过远程操作系统工作时,监护人监护不到位,造成误操作;执行调度操作指令的时候误操作、误下令;运行方式改变的时候引起潮流变化,影响电网的稳定性或者引起电压波动,造成对电力系统的冲击,降低电能传输质量。

3.不安全因素的应对措施

3.1对电力调度危险点分析时间进行明确

电力调度贯穿电力工作安全始终,要对电力调度危险点分析时间进行明确。电力调度工作时间很长,对每个时段的危险点都进行分析是不现实的。电网公司需要明确电力调度操作危险点的分析时间,依据安排对相应的位置进行预防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风险预测。

3.2对电力调度操作中的相关设备和工作内容不安全因素分析

电力调度工作中牵涉到的设备相当庞杂,并且各自有其自身特性,在操作危险点上必然有一定程度的不同。要根据不同设备的工作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判断危险点,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处理,降低设备出现工作不正常的概率,确保电网调度过程稳定安全。电网调度的操作运行工作也要作为依据对危险点进行具体分析。调度工作经历时间长,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电力设备或者软件更换更新的可能性难免存在,数据的记录整理是必须的。由于部分设备的更新导致分析中有可能出现一些失误,会对危险点预测产生一定影响。为了减少这种情况,调度人员有必要做好数据及时记录整理统计工作【2】。

3.3加强人员培训

电力调度系统虽然由机器设备构成,但是最终操作机器的还是调度人员,因此调度人员的素质高低最终决定了电网正常运行的好坏,及时加强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非常重要,尤其是一线工人。在调度运行中,提高调度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好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电网公司在进行调度调度人员安全培训的时候,还要对相关制度进行完整和补充。在培训过程中,不能单单以经济效益为唯一考核标准,还要结合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将经济责任制度和考核机制有机结合在一起,为电力系统调度制度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保障。

3.4加强制度建设

调度管理制度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对电网公司而言,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一套务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及其改进机制,反馈机制,对突发故障的应急处理机制。对于不遵守相关制度的行为,要结合引起的后果,依据相关规定给予相当处理。与此同时,要对调度人员的业务水平进行考核评估,奖罚分明。在优化调度管理制度的时候,要重视调度人员的核心作用,持续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保障调度人员的实实在在的利益,采用合理的激励机制从而激发调度调度人员对于自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5引入信息技术

在对已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的时候,可以适时提高信息化程度,以信息化带动自动化,可以采用集散控制系统,有步骤有次序的由不同管理模块管理不同的电力设备向多种设备集中操作分散控制的方向转变。以软件来确保功能的实现,提升调度数据采集的效率和效果。电力系统调度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改善亦不能松懈,应该充分利用云技术,大数据技术,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电力系统调度的数据记录和统计,尽量避免人为原因导致的失误。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电力系统调度工作的设计,结合调度作业的特点,对例行监测工作进行任务安排,数据的更新要跟得上变化。

3.6完善风险预测

建立完善的风险预测机制是进行电力系统调度运行危险点控制的必要准备。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预先准备,按照具体的工作内容做好风险预测,结合风险预测的结果判断调度方案的可操作性,同时对可能存在的危险点进行分析。针对负荷预先控制,做好对应的风险考量,完善先期准备工作。电网公司可以利用自身优秀的网络条件,对安全监管机制进行持续改善,结合相关的信息技术和人员培训,确保调度指令的执行力度【3】。

结论

本文对电力调度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了多角度,多方向的分析和明确,提出了对设备、人员、制度等方面的分析和改进措施。包括加强人员培训,加强制度建设,引入信息技术,完善风险预测等方面的改进措施。总之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存在许多的不安全因素,电网调度人员应该认清形势和工作的重要性,对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测和控制,提高电网运行水平,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戴波涛.电网调度系统的安全管理分析[J].湖南电力,2005(S1):54-56.

[2]贾玲,李虹.电网调度与电网安全运行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24):116-117.

[3]赵飞.浅析电力调度与电网安全运行[J].大科技,2016,(33):144-145.

作者简介:

徐小红,女,1981年7月13日出生,重庆黔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