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模式研究

王甜

重庆三峡环保(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401147

摘要:农村河道综合整治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工程,在规划建设中应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乡镇企业的优化布局,减少污染源头;以维护性疏浚为主要的工程措施,结合生态整治与修复技术,促进农业水利现代化发展,为农村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综合效益。本文对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模式研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模式研究

对于农村河道的治理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这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作,河道的各种作用都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相互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恢复农村河道的基本功能,只是治理工作的第一步,还应该在恢复河道生态功能的同时改善河道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河道才算是从根本上得到治理,并且会保持着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1当前农村河道的主要特点

农村河道指主要在农村区域范围之内,和城市的河道相比,存在着自身非常独特的特点。综合分析,其主要体现在功能多样性、河道结构以及污染源的多样性等以下几个方面。

1.1承担诸多功能

河道首先承担着基础性的农村灌溉和排涝任务,属于调蓄分洪的主要通道,同时,也是农田灌溉排涝和船舶运输等必须依赖的重要通道。此外,农村河道也是生态和自然环境的主要载体,本身包含丰富的水资源和生物及矿物资源。很多农村河道又是本流域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另一方面,农村河道还能够为农村聚居区的居民提供休闲场所,给人以美的享受。

1.2山区平原河道结构多变

农村河道依照其自身地貌的形态,可分为平原区河道和山区河道。平原区河道的边坡一般较为平缓,纵坡降比较小,水面通常较宽,流速缓慢,但是淤积严重,故河床也会逐渐地抬高,结果造成了河势的变化。而山区河道通常较为陡峭,且蜿蜒崎岖,流速较急,对河岸的冲刷也更为严重。另外,有些可以通航的农村河道,由于受到船舶前进波的影响,也经常导致河岸的崩塌,这些都会使得河道的机构产生变化。

1.3污染源较为复杂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我国农村河道的污染状况愈来愈严重。这些污染源,主要来自于乡镇企业所排放的工业废水,还包括河道附近水产养殖及畜禽养殖的排污污染;同时,附近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以及生活废弃物,都是重要的污染源。此外,农田污水灌溉,也同样会对农村河道水域产生一定程度的水源污染后果。

2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模式研究

2.1自然生态型治理模式

在农村河道旁应该栽种杨树柳树等喜水特性的植物,这些植物有着强大的根系,能够稳固土壤颗粒来防止水土流失。同时柳树垂入水中的枝条能减缓水流的水速,达到抗洪防涝的作用。根据地区的水土条件采用"土壤生物工程法",将栽种的杨树柳树与其他木桩植物进行固定。这种所有植物的联合方式,能够减少土质沉积状况的发生,最终改善农村河道疏松的水土特性。可以根据当地土质特性,进行防洪防水土流失植物的选择。在土地资源充足岸坡较缓的情况下,对植物进行有规律的栽种以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

2.2工程生态型治理模式

对于冲刷较为严重的山区河道、航运河道而言,需要采取工程措施进行加固处理,才能达到防护排涝的效果。在河道两岸栽种丰富的植被与树木,并将坚固的石料安放在河流两岸,通过多种防护方式来使河道的结构更加稳定、安全。在石料的选择上使用浆砌块石、干砌块石、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块体等材料进行搭砌,坚硬的石料能够减缓河道岸坡的冲刷情况。

2.3景观生态型治理模式

在农村河道治理中,最难完成的治理为景观生态型河道治理。景观生态型河道治理首先需要考虑河道的景观游览功能,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要建立流畅而完整的整体观感,使游人产生良好的审美感受。要根据河道周围的景物特征、风土人情进行基础设施的搭建工作,通过搭建凉亭、广场、植物园、健身设施等休闲娱乐设施,满足当地人与游客的审美需要。同时采用复式断面的河道横断面结构设置,通过多角度景观设置产生良好的景深效果。景观生态型河道治理要"以人为本",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巧妙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和谐的审美观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河道治理是建设居民良好生态环境的保障。农村河道生态环境的恶化,是长期人为污染的结果。而农村河道生态的治理,也要针对不同的污染状况进行恰当治理方式的选择。根据河道存在的化肥农药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工业废水污染、水土流失、河道冲刷等多种状况,需要采取不同措施进行长时间的治理。

3农村河道生态治理的途径

3.1优化资金筹措方案,提供资金保障

资金是河道治理的经济保证和前提,能否优化资金筹措方案不断扩大资金来源,决定着农村河道治理的成败。保障治理专项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一是对于经济发达的地区,鉴于其自身资金筹措能力较强,国家财政可以降低一些治理资金拨付的标准,而对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考虑到其公共财政的限制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大资金拨付力度。二是鉴于农村河道目前的严重状况,需要各地政府要把水利工程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将土地转让所得的收益用于农村河道治理工程。三是要大力鼓励水利投资平台建设,制定多项措施激励社会资本直接或者间接投入农村河道治理活动。

3.2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采取治理措施

农村河道的治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制定农村河道治理规划必须要与其他领域的工作紧密结合,把河道治理规划与农村土地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等工作融为一体,以提高河道治理的整体性和科学性。此外,在治理过程中要注重河道恢复功能的治理,包括恢复河道的行洪、排涝、灌溉以及生态功能。同时要因地制宜采取环境保护、堤防加固等对策。农村河道治理要全方面的综合考虑,特别是在岸堤的功能修复过程中,特别需要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

3.3生态修复提升河道自净能力

生态修复治理是河道整治中的重要措施。沿岸植树、种草等形成绿色植被保护屏障,既能美化生活环境,又能吸收污染、净化水质和减少水土流失。对于要求较高的河道可以采用生态护坡,促进河道水源与地下水的循环利用,排水补涝,调节水位,有效恢复河道水生动植物生态系统功能;利用生物自身能力净化水体,提升河道的自养能力,确保水体活性与生态稳定性。

3.4岸滩景观建设提升环境质量

河道岸滩功能由原来的单一蓄洪排涝向景观美化、净化空气等综合功能转变。乡镇村落一般分布在河道两岸,人口稠密;在河道岸滩整治过程中,应考虑对沿岸居民的服务特点,采用草坪和疏林相结合的种植结构,中间布置景观小路,设置休息亭、观水平台等景观;避免大面积硬化路面,不利于岸滩植被生长发育和环境美化。

3.5疏浚河道综合利用水利基础设施

维护性疏浚是农村河道整治的主要内容;应制定详细整治规划方案,考虑河道上下游、左右岸线的联系;将河道疏浚工程与农田水利整体建设、土地围垦、积肥造田、植树造林、生态环境整治、鱼虾养殖和交通道路规划统筹结合起来,逐步解决水体污染、水资源紧缺问题,提高农村河道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河道水深的增加和过水断面展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反复进行河道清淤工作,尽可能引进水力、机械等现代化疏浚作业模式,提高疏浚效率。

总之,治理农村河道是有必要性的。但在治理的过程中,要注重上下同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治理与维护好河道。

参考文献:

[1]叶新莹.平原河网区农村河道清淤及淤泥资源化利用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5(02)

[2]陈文思,任启伟.关于中小河流治理几个问题的思考[J].湖南水利水电.2015(02)

[3]刘群.农村河道整治的几点思考[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