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轨道交通破坏事件的统计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国外轨道交通破坏事件的统计与分析

左琳

左琳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53中图分类号:U491.1文献标识码:A

摘要: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造成重大影响和伤亡的国外轨道交通破坏、恐怖袭击事件,认真分析国外易发生轨道交通破坏事件的原因,以及这些破坏案件的袭击时间、袭击方法等内容,认为我国铁路面临的反恐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关键词:轨道交通;破坏;恐怖袭击

恐怖主义严重危害全球安全稳定,为现今国际各界关注焦点。传统恐怖主义多与劫持航空器、暗杀、掳人勒赎或劫持人质等结合。美国“9.11”事件后,随着国际社会反恐力度的加大,各国均加强了对政府部门、使(领)馆、军事设施、航空交通等重要区域的防范,恐怖袭击呈现出新的特点。恐怖分子将防范薄弱的民用设施作为主要袭击目标,交通设施面临严峻的恐怖袭击威胁。从近年国际社会发生的多起恐怖袭击事件的特征来看,轨道交通就成为恐怖袭击的主要目标之一,不仅遭遇恐怖袭击的次数增多,而且人员伤亡惨重。

一、国外轨道交通破坏事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造成重大影响和伤亡的国外轨道交通破坏、恐怖袭击事件主要有:

(1)2011年5月12日,韩国首尔火车站发生连环爆炸案(2)2011年4月11日,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发生地铁爆炸案,12人死亡,204人受伤。(3)2010年10月10日德国柏林火车站发生爆炸案。(4)2010年5月28日,印度发生列车遇袭爆炸案,141伤亡,200多人受伤。(5)2010年3月29日,俄罗斯莫斯科发生地铁连环爆炸案。(6)2009年11月27日,俄罗斯莫斯科发生火车脱轨案,26人死亡,百余人受伤。(7)2009年11月19日,印度发生破坏颠覆列车案,50人受伤。(8)2008年11月25日,俄罗斯圣彼得堡地铁车站发生爆炸袭击案,3人死亡,2人受伤。(9)2006年7月11日,印度孟买发生列车爆炸案,200人死亡,626人受伤。(10)2005年7月7日,英国伦敦发生地铁爆炸案,74人死亡,700人受伤。(11)2005年6月12日,俄罗斯格罗兹尼发生旅客列车爆炸袭击案,至少15人受伤。(12)2004年3月11日,西班牙马德里发生列车爆炸案,202人死亡,超过1500人受伤。(13)2004年2月6日,俄罗斯莫斯科发生地铁爆炸案,10人死亡,51人受伤。(14)2003年12月5日,俄罗斯发生火车爆炸案,36人死亡,150余人受伤。(15)2000年8月8日,俄罗斯地铁发生爆炸案,13人死亡,90人受伤。(16)1995年3月20日,日本东京地铁发生沙林毒气案,12人死亡,5500余人中毒。

二、轨道交通易被破坏的原因

轨道交通作为一个国家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状况对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众的安全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不但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会对国民经济、国家的国际形象等产生一系列连锁影响。2005年英国伦敦地铁“7·7”连环爆炸案造成74人死亡、近千人受伤,使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一度瘫痪,市民人心惶惶,社会公共秩序遭受严重破坏,对国家的经济产生了无法挽回的损失。给该国旅游业造成3亿英镑的损失。

在轨道运输过程中,客流量比较密集,流动性强,不能像乘坐飞机一样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程序。而且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又使得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极易形成安全防范的盲区和死角,使犯罪分子易于进入,且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也很少被发现。同时轨道交通运输是相对独立的系统,其内部的通风、照明、运行、电力、通信等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性极高。一个子系统出现差错,就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功能丧失。如失火、大面积停电等,将直接威胁运营安全,甚至导致群体性灾难。1995年日本东京地铁沙林毒气案、2005年伦敦地铁“7·7”连环爆炸案的发生,均充分说明了这点。

三、国外轨道交通破坏事件的特点

1.恐怖性和残酷性

从搜集到的轨道交通破坏事件中,可以看出,恐怖分子采用具有极大杀伤力和破坏力的暴力犯罪活动,除了直接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要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震动效果,制造强烈的恐怖气氛,对政府形成压力和威慑,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局稳定,以实现其政治、宗教或其它目的。

传统的恐怖袭击对无辜受害者的人数还尽量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近年来恐怖袭击变得更加残酷,恐怖主义犯罪却不但不关心受害者的数量,甚至极力追求受害者范围的扩大化[1]。从2003年西班牙马德里列车爆炸案到2006年7印度孟买恐怖袭击事件看,均为多起连环爆炸,几乎同时发生袭击,“多点、连环”的特点大大增强了袭击的效果,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2.爆炸是主要手段

爆炸是恐怖分子常用的恐怖袭击方式。从已经发生的事件来看,爆炸简单实用。恐怖分子使用的炸弹使用普通探测仪难以探测到,尤其是塑性炸弹,可以塑成任何物件来携带,藏在行李的空隙处,从外形上很难识别,且爆炸力极大,除其本身带来的杀伤力外,所产生的冲击波也会对人员造成严重的伤害。爆炸发生后,当地政府往往忙于对恐怖事件的控制与救助,而无暇顾及对恐怖分子的追捕,为恐怖事件的实施者提供逃跑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发生炸弹袭击事件所造成的大规模的人员伤亡,会对大范围的社会成员造成心理恐慌,形成更广的社会影响力。

3.地域比较集中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国际合作的增多,国际争端、民族纠纷、阶级矛盾也越来越多,国外轨道交通恐怖袭击发生地域比较集中。多发生在国际事务的利益与矛盾日趋增多的中东(伊拉克、巴基斯坦、阿富汗、以色列)、南亚(印度、菲律宾)地区和俄罗斯。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如英国、德国、西班牙等),也成为恐怖分子制造重大轨道交通恐怖袭击的主要对象。

4.时间精心选择

为了追求恐怖效应,恐怖分子均精心选择实施破坏活动的时间。重大轨道交通恐怖袭击事件多发生在具有明显政治色彩的日期。西班牙“3·11”事件发生在“9·11”事件后第911天,距离国内大选只有3天,事件的发生使民众对政府的反恐政策提出严重质疑,直接导致西班牙人民党政府下台。2004年莫斯科地铁爆炸发生在总统选举日前夕。伦敦“7·7”事件发生在伦敦申奥刚刚成功,且在八国首脑会议期间。此外,为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轨道交通恐怖袭击发生的时间多在人员密集的出行高峰时段,西班牙“3·11”事件、伦敦“7·7”事件、孟买“7·11”事件等都发生在上、下班人员出行高峰时段。

四、国外轨道交通破坏事件的启示

我国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综合交通体系的骨干,国家的基础设施,大众化的公共交通工具。铁路安全关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安全、政权巩固。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使得我国铁路容易成为敌对势力、恐怖分子和因各种矛盾对社会不满人员组织袭击、进行破坏活动的重要目标。

与国外相比,我国铁路系统在过去几十年中未发生影响巨大的恐怖主义犯罪案件。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矛盾突现,特别是在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暴力恐怖主义、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影响下,恐怖破坏活动处于升级态势。恐怖主义犯罪分子已经把公共交通工具作为实施恐怖犯罪活动的首选目标,火车站和旅客列车等人群密集处首当其冲。铁路在得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面临的反恐形势也更加严峻,反恐任务会更加艰巨。铁路部门必须认清当前敌情和治安情况的严峻性,认识到铁路反恐工作距离反恐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进一步严密反恐措施、提升防恐能力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喻义东:论恐怖主义犯罪的恐怖工具性[J].实事求是,2007(3):65-66.

注:本文是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校级教研项目《警用铁路技术课程案例汇编》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