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护理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护理方法

刘璐

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南永州425000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满意度及对疾病的知晓情况。方法:方法:选取从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治疗的96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行常规护理,一组行优质护理,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满意度、疾病相关内容的知晓情况、SAS评分以及睡眠质量。结果:进行优质护理的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更加积极配合治疗、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SAS评分以及睡眠质量,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护理中融入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提高医院整体工作水平以及保证护患关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还是值得肯定的,应该对其大力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

慢性脑供血不足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会带来很大的伤害,而且会诱发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也会造成很大危害[1]。其中,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容易患有头晕,对患者的身心造成更为严酷的伤害。人们生活方式不健康,生活作息不规律,长期吸烟、酗酒,暴饮暴食,致使脑部供血负荷超载,是造成这一疾病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护理中,针对患者的特点,实施护理干预对于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是作用明显的[2]。因此,本研究抽取96例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96例,随机挑选其中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接受日常护理和优质护理,其余48例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即对照组,探讨这两种护理方法的比对结果,现将对比评价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治疗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按数字法随机的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8例,对照组48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6.5±4.1)岁,两组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在年龄、文化程度等其他一般资料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行相同的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病人按照常规方法接受护理的同时,还要接受优质护理:首先,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病原因、症状等有关知识,可以通过集中广播或单独宣传讲解等多种方式让病人了解到所患疾病的危害,从而使他们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认识。讲解内容主要以疾病的发生原因、常见症状、预防措施、治疗方法以及饮食注意细节等。其次,合理科学的饮食习惯可以改善自身免疫能力,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优化饮食结构,个性化膳食营养搭配。在药物治疗时,教导患者自我认知不良反应,提醒患者时刻注意自身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再次,在治疗中,患者的心理波动是直接影响疗效的因素之一。护理人员要时刻关注这点,对于患者进行科学的心理梳理。在心理护理中,要多多引导患者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在护理中给予患者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营造良好的医护氛围,尽量多安排患者家属的陪伴。最后,改善病房环境,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尽量调低住院病房里的各种医疗设备机器的声音,尽量降低对患者的不必要的刺激。

1.3调查方法

遵医行为涉及多个方面,主要评价患者是否积极参与治疗,与医护人员的配合程度等,评价因素参考目前较为常用的评价体系。组织患者行相关知识知晓度统计,分为“知晓”、“了解”、“不知晓”。对两组患者进行SAS评分,SAS是4级评分法,包含20个条目,积极情绪是反向计分,将20个条目得分总分>40分为焦虑情绪,得分越高表明焦虑程度越深,每组患者的得分以总平均分表示。组织患者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测,根据PSQI的评定标准,设定总分0~21分,以PSQI值7分设为我国成人睡眠质量的临界值,PSQI<7分时认为睡眠质量较好,PSQI>7分睡眠质量差,分值与睡眠质量呈反比。组织医疗及护理的资深人士,设计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两组患者进行疾满意度调查,调查评分为“好”、“一般”、“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以常规的统计学方法软件分析、对比各组数值,如百分比计数、x2检验、t检验和P值等。

2.结果

2.1遵医行为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要好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5SAS评分比较

SAS评分反映出研究组患者在焦虑等心理问题的控制方面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当今,医学上提倡采用多种方法措施来提高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患者的自我约束管理意识,改善其睡眠质量,提高其治疗的主动性[3]。然而,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的患者认知能力水平有限,普遍缺乏相应的常识,以及患者的心理造成极大影响等,大多患者都无法做到科学合理的自我治疗能力,甚至不能按时服药和有效睡眠,这样就会导致更多疾病的发生。所以,对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显得极为重要。

目前,很多学者提倡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睡眠指导和常规护理相结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最大程度的提升治疗护理效果。在本研究结果中,使用优质护理服务的研究组患者,其遵医行为率要好于仅仅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并且,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也比对照组要好。并且,使用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焦虑有着较为明显的改善,心理趋于平稳。睡眠质量提高,保证了患者在治疗中能够有良好的心情和充分的精神状态,对于患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这些结果证明了,优质护理可以应用于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护理中,比起日常护理,该优质护理方法的效果更为显著,有利于改善病人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以大力推行使用。

参考文献:

[1]陶林敏.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护理干预[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6):707.

[2]杨传英.综合护理干预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2):65-67.

[3]乔敏.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护理干预与健康指导[J].河北医药,2012,34(17):2706-2707.

作者简介:刘璐(1988—),女,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