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A酸贴膜的研制及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疗效观察

/ 1

维A酸贴膜的研制及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疗效观察

孙建华(黑龙江省海伦市牙病防治所黑龙江海伦15230

【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3-0155-02

【关键词】维A酸贴膜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粘膜扁平苔藓是除复发性口疮外,最常见的口腔粘膜炎症性疾病,确切病因至今不明,多伴有精神因素;临床表现以粘膜上白色角化形成的白色丘疹为主,可表现为灰白色斑纹或斑块,严重者可有充血、糜烂。组织病理学表现上皮不全角化,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固有层有带状淋巴细胞浸润。目前治疗扁平苔藓的方法很多,但尚无特效疗法。近年我院采用维A酸贴膜局部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维A酸贴膜的制备

1.1处方

维A酸0.8g

黄芩苷0.2g

聚乙烯醇40g

95%乙醇100ml

蒸馏水300ml

1.2制备工艺:

1.2.1基质的制备:聚乙烯醇40g,加入蒸馏水300ml,浸泡48小时后,水浴加热到90℃,保温30分钟,起声波水浴驱赶气泡

20分钟,冷却至60℃。

1.2.2药液的配制:维A酸、黄芩苷溶于100ml乙醇中。

1.2.3贴膜的制备:将药液缓缓加入基质中,搅拌均匀,40℃的条件下涂膜,制成180平方厘米薄厚均匀的涂膜。置阴凉处干燥。切割成1×1平方厘米的薄膜,紫外线灭菌30分钟,包装。

2观察对象

治疗组(A组)32例,采用维A酸贴膜局部贴敷。男11例,女21例,非糜烂型23例,糜烂型9例;发生部位颊部病损27例,舌背、下唇、牙龈或同时多处病损的5例;年龄在21~69岁。

对照组(B组)25例,仅用溃疡膜贴敷,男7例,女18例,其中非糜烂型17例,糜烂型8例;发生在颊部及龈颊沟区病损为15例,舌、舌背、口底多处病损5例;年龄19~65岁。

两组病例23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扁平苔藓,余虽未经病理检查确诊,但其临床表现典型,按标准作出诊断,两组病例在1个月内均未接受过药物及其它疗法。

3治疗方法

治疗组(A组):初期以维A酸药膜贴敷患处,2~3次/d,1周复诊,观察病损变化,如病损逐渐好转,治疗次数逐渐由2~3次/d改为1次/d(夜间睡前)贴敷,2周为—疗程。观察时间最短为3个月,最长1年。

对照组(B组):单纯以溃疡膜贴敷患处,2~3次/d,1~2周后复诊,观察病损变化,1~2个疗程如无疗效,改其它方法治疗。

4疗效标准

显效:经1疗程治疗,局部病损基本消退,自觉症状消失者;

好转:经1~2疗程治疗,局部病损大部分消退或时重时轻,局部病状明显改善或仍有不适者;

无效:经1~2疗程治疗,局部病损无改善或加重者;

有效:显效+好转。

二结果

两组治疗结果贼,经统计学检验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两组相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

三讨论

维A酸贴膜主要由维A酸和黄芩苷配制而成,维A酸有明显的角质溶解作用,抑制张力纤维的合成,促使上皮形成粘着较差的新角化层,促进DNA合成,增厚颗粒层,减少角化层,因而它不仅有消溶OLP的角化病变,且具有阻止癌变和癌前病变作用;黄芩苷则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作用。采用药贴膜的形式可使药物在特定的部位滞留时间延长,以达到药物在特定部位吸收的给药系统,且使用方便,患者可通过舌头将药膜直接裹送到病灶部位并粘附其上,且具有较强的吸水性,能干燥创面,协助药物发挥治疗效果。

由于维A酸有刺激作用,对糜烂型扁平苔藓有时可有疼痛出现,因此维A酸贴膜更适用于非糜烂型扁平苔藓。

通过对32例扁平苔藓治疗观察表明,维A酸贴膜是—种疗效较好、见效快、副作用少的局部治疗药物,临床上值得应用。扁平苔藓易复发,其预防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于世凤,章魁华.关于扁平苔癣性质的探讨[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4.

[2]王铎.口腔和皮肤扁平苔癣的免疫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8.

[3]常敏,李秉琦.口腔扁平苔癣的免疫治疗现状[J].口腔医学,1995.

[4]张举之.口腔内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