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草乌(AconitumcontortumFinetetGagnep)的生药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3

七星草乌(AconitumcontortumFinetetGagnep)的生药学研究

初丕江罗廷顺苏小军

(大理州食品药品检验所云南大理671000)

【摘要】目的:对七星草乌进行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及理化鉴定的方法。结果:详细描述了七星草乌的生药学鉴定特征。结论:实验结果可为该生药的鉴定,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七星草乌;生药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9-0100-02

PharmacognosystudiesonAconitumcontortumFinetetGagnep

ChuPijiang,LuoTingshun,SuXiaojun.

InstitueforfoodanddrugcontrolofDaliYunnanDali671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dentifyAconitumcontortumFinetetGagnep.systemicallyinpharmacognosyandprovidethescientificevidenceforidentificationandapplication.MethodsTostudyitssources,shapesproperties,microscopicandphysiochemicalcharacteristicsusedinpharmacognosyidentification.ResultsThispaperhasdescribedthepharmacognosyindentificationofAconitumcontortumFinetetGagnep.carefully.ConclusionTheresultsoftheexperimentprovidethetheoreticalbasisindevelopment,utilization,qualitycontrolandidentificationthepharmacognosticforreference.

【Keywords】AconitumcontortumFinetetGagnep;Pharmacognosystudies

世界上约有三十万种高等植物,乌头属植物是被子植物亚门毛茛科中的一类重要植物,物种极为丰富,全球约有350种,分布于北半球温带,主要分布于亚洲,其次为欧洲和北美洲。我国乌头属植物约200种,分布广泛,除海南外,台湾和大陆各省区都有分布,大多数分布于西南横断山区,如云南北部、四川西部、西藏东部的高山地带,其次分布于东北各省[1]。其中青藏高原及其临近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西藏、青海、甘肃、宁夏、是乌头属植物最丰富亦最复杂地区,具有该属植物的全部3个亚属约170个种。北方各省(含河北、山西、内蒙古等)是乌头属的第二大分布中心,有62种。其次东南各省(含粤、桂、黔、湘、浙等)有约31种。而我国的台湾及附近岛屿只有4种[2]。

七星草乌为毛茛科植物苍山乌头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nitumcontortumFinetetGagnep.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挖,除去茎叶。味辛;苦;性热;有毒。功能主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主风寒湿痹;跌打损伤[3]。

在乌头类生药及炮制品中,生物碱成分既是药效成分同时也是毒性成分[4],而且稳定性不好,很容易降解[5],所以生物碱的提取方法在其成分分析中十分重要。目前有关生物碱的提取方法有很多[6,7]。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与试剂

采自云南大理苍山,经大理州食品药品检验所初丕江副主任药师鉴定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苍山乌头的块根即七星草乌;水合氯醛,丙三醇,醋酸,稀甘油。

1.2仪器

生物组织自动脱水机(TS-120);生物组织包埋机(BM-VⅢ);生物组织石蜡切片机(QS-Ⅳ);生物组织摊片烤片机(CS-Ⅵ);CanonA620数码相机;生物显微镜(OLYMPUSBX-41)等。

1.3实验方法

取部分所采材料按常规石蜡制片制作石蜡切片。

2.原植物形态

块根胡萝卜形,长5~9厘米,粗1.1~1.9厘米。茎高45~85厘米,直立或上部缠绕,初被反曲的短柔毛,变无毛,等距地生叶,中部以上分枝。茎下部叶在开花时大多枯萎,与茎中部叶有长柄;叶片五角形,长4.5~7.6厘米,宽8~10厘米,三全裂,中央全裂片菱形,顶端多少渐尖,侧全裂片斜扇形,不等二深裂,两面疏被短柔或背面几无毛;叶柄疏被反曲的短柔毛,几无鞘。总状花序有2~5花;轴疏被反曲的短柔毛;苞片叶状;花梗粗壮,无毛,斜展,常弧状弯曲,长2.2~4厘米;小苞片生花梗上部或中部,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间或狭倒卵形,长5~6毫米,宽1.6~3毫米;萼片蓝紫色,外面无毛,上萼片高盔形,高约2.1厘米,下缘稍向上斜,长约2厘米,喙短;花瓣无毛,唇长约3.5毫米,微凹,距长约1.5毫米,球形,向后弯曲;雄蕊无毛,花丝通常有2枚小齿,稀全缘;心皮3~5,无毛。蓇葖长1.4~1.8厘米;种子三棱形,长约3毫米,只在一面生横膜翅,其他二面生横皱褶。9~10月开花[3]。

3.产地生境

产我国云南大理苍山。生海拔3400米一带山地[3]。

4.性状鉴定

本品呈圆锥形,长2.5~11cm,直1.5cm。表面棕褐色,母根常数条凹下的条纹,须根短粗且较粗壮饱满,表面皱缩较少不易折断,断面角质状,灰黑色。见图1。

5.2粉末特征

粉末特征:粉末灰白色。

(1)纤维管胞较多,长665.6~998.4μm。

(2)淀粉粒椭圆状瓜子形、类三角形,或一端似其短柄状。见图3。

6.理化鉴别

将苍山乌头块根(七星草乌)自然干燥后,研磨成粉以供下列实验。

6.1糖或苷类等检测

取粉末适量,加水,在50~60℃水浴上加热1h过滤,滤液作下列实验用:

(1)取少量溶液加入试管中,加6mol/L盐酸酸化,加热煮沸数分钟,冷却后有絮状沉淀,说明含有少量多糖。

(2)取滤液1mL,加入5%奈酚乙醇液,摇匀后沿试管壁缓缓加入浓硫酸,结果,在两液面间有紫色环产生,说明含有糖或苷类成分。

(3)取滤液1mL,加入1%三氯化铁乙醇液2滴,呈现暗绿色,说明含有鞣质。

(4)取滤液1mL,加入氯化钠明胶试剂2滴,有絮状沉淀产生,说明含有鞣质。

(5)取少量滤液放入两只试管中,一只加入碘化铋钾试液,出现黄色至橘红色无定形沉淀,另外一只加入硅钨酸试液,出现淡黄色无定形沉淀,说明含有生物碱类成分。

(6)取滤液2mL置具塞试管中,加碱调节成弱碱性,用力振摇数分钟,发现有泡沫产生,说明含有皂苷和蛋白质。

6.2多肽或蛋白质检测

取粉末5g,加水50mL,室温浸泡过夜,滤液供下列实验用:

(1)取滤液1mL,加入10%氯化钠溶液2滴,摇匀后加入0.5%硫酸铜溶液1mL,结果出现紫红色,说明含有多肽或蛋白质。

(2)取溶液1mL,加入0.5%茚三酮溶液2滴,摇匀,置沸水浴中加热5分钟冷却后出现蓝紫色,说明含有多肽。

(3)取滤液1mL加热至沸腾,放冷后有沉淀产生,说明含有蛋白质类成分。

7.讨论

国内外对乌头属植物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二萜生物碱的化学和药理研究方面。二萜生物碱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同时也具有强烈的毒性,对其进行深入的构效关系研究。进而寻找高效低毒的先导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对乌头属植物进行药理、毒理、质量标准研究。以便规范和安全地指导该属药物的临床应用[9]。

我国非常重视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建国以来,曾分别1958年、1966年和1983年进行过全国性的中药资源调查,基本掌握了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及重点品种蕴藏量。一些过去不常用的草药,如白花蛇舌草、十大功劳、鸡血藤、虎杖、穿心莲、雪上一枝蒿、千里光、金莲花、垂盆草等也得到了开发利用,使中草药在防治疾病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对药用植物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乌头属植物品种多,许多都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除常用的川乌、草乌、附子以外,其他的如黄花乌头(A.coreanum)、丽江乌头(A.forrestii)、黄草乌(A.vii-morinianum)、准噶尔乌头(A.soongoricum)、松潘乌头(A.sumgpanense)、露蕊乌头(A.gymnandodrum)等均可药用。但是目前对乌头属植物研究主要集中在常用中药如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而对其它的乌头类植物研究较少,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加强对乌头属其他植物的活性成分、药用价值的研究,以开发新的药用植物资源,从而缓解我国中药资源日益减少与药用植物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之间的突出矛盾[10]。

本文通过对七星草乌的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的研究,证明其药材中主要含有糖或苷类、鞣质、皂苷、生物碱类成分、多肽或蛋白质。其根横切面显微组织特征明显,外韧维管束明显,排成一轮。母根邻近形成层处的筛管群外的厚壁细胞鞘呈高盔状,形成层环较平滑或略呈波状弯曲,射线和髓部很宽广,粉末特征与组织特征相符。为七星草乌的鉴别以及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傅立国等.中国高等植物(第三卷).青岛:青岛出版社,2000:404.

[2]肖小河等.中国乌头属分布式样的数值分析[J].植物学通报,1992,9(1):46.

[3]《中国植物志》1979,(27):227.

[4]杨姝,金振辉,羊晓东,等.乌头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2(2):293.

[5]黄勤安,张聿梅,何轶,等.乌头碱水解转化规律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0):2143.

[6]徐建东,王洪泉,姜翠敏,等.附子提取工艺的优化选择[J].辽宁中医杂志,2000,27(2):88.

[7]万里翔,张岳峰,侯大斌.乌头总碱的纯化工艺及中乌头碱的纯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044.?

[8]赵镭,唐星.附子总生物碱的提取纯化工艺[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7,24(7):433.

[9]LIMeng-ran,QUWei,LIANGJing-Y.ResearchprogressofAconitumLinn.Plants[J].StraitPharmaceutical,2010,22(4):1-6.

[10]符华林.我国乌头属药用植物的研究概况[J].中药材,2004,27(2):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