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邓晓兰

邓晓兰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目的:观察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应用品管圈后的效果。方法:挑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114例在我院行住院治疗且同意参与此项研究的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被选取对象,根据所有被选取对象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进行比较。两组被选取对象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均根据病情的不同行不同模式的临床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并应用品管圈,比较两组被选取对象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被选取对象各项护理质量指标数据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并行比较可知,研究组57例被选取对象的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57例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数据和护理满意度数据均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品管圈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能够通过集体的力量有效的解决日常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难题,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患者病情的康复,且患者满意度也较高,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品管圈;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应用效果

近今年,随着我国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将关注的重点从物质生活转移到精神生活,患者在住院期间也更加注重护理质量。这一现象不仅提高了我国各级医院医护人员护理工作的压力,还增加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1]。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护理质量,本文将通过分组比较的方式观察品管圈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达成临床护理质量提高的目的,相关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挑选114例在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2017年1月-2018年1月)进行本项研究,为方便研究的进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57例)与对照组(57例)两组。研究组中,男30例(52.63%)、女27例(47.37%);年龄19-77岁,平均年龄(48.22±24.57)岁;其中消化系统疾病患者27例、呼吸系统疾病25例、其他5例。对照组中,男28例(49.12%)、女29例(50.88%);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48.73±24.60)岁;其中消化系统疾病患者31例、呼吸系统疾病24例、其他2例。两组被选取对象各项基础资料经统计学软件验证无意义,P﹥0.08,可以进行比较。

1.1.2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此项研究。②排除存在恶性肿瘤疾病或合并重症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③排除失去独立生存能力或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

所有被选取对象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均根据病情予以不同模式的护理干预,其中包含围手术期护理、心理护理、饮食干预和并发症护理等。

1.2.2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品管圈

首先,应当根据患者所属科室的不同进行品管圈小组的组建,小组成员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和资深护士共同组成,人数应当维持在5-7人左右。其次,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由品管圈小组进行集中讨论,探讨各类护理不良事件带来的影响及相关解决和避免方法,并立即施行。在解决方案施行的过程中要不断观察其中的优缺点并加以优化与改正,最大限度的提高护理质量。最后,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品管圈小组成员应当加强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沟通,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和意见,整理归纳后进行集中讨论,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临床护理质量进行提高[2]。

1.3评定标准

对所有被选取对象的住院时间进行整理统计,取中位数输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统计结果行组间比较。

由患者及其他品管圈小组成员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进行分数评定,共分为护理人员素质、护理操作技能、基础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能力四个方面,每方面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

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所有被选取对象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该调查问卷满分21分,分为不满意(分数不超过6分)、满意(分数在7-18分之间)和十分满意(分数超过19分)。

1.4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被选取对象的住院时间、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数据进行统计学(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处理,以(`x±s)表示平均住院时间和各项护理质量分数等数据,利用n(组员例数)、%(患者护理满意度)表达计数资料,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被选取对象平均住院时间和各项护理质量评分组间比较

所有被选取对象平均住院时间和护理质量评分数据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并组间比较发现,研究组57例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57例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也低于研究组,P﹤0.05(见表1)。

2.2患者护理满意度组间比较

所有被选取对象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数据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发现,研究组57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品管圈是一种起源于日本的管理理念,于上世纪70年代末进入中国,后广泛应用于各类领域[3]。在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过程中,品管圈理念的施行由组圈、主题选定、活动计划制定、目标设定、问题解析、对策拟定、施行与检讨、效果确定与拟定、检讨与改进等步骤共同组成,通过小组成员对护理干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的分析和解决,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并且,该理念还会不断的对解决方案的缺点进行改善,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护理质量。有研究表明,品管圈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对于医护人员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均有着重要的意义[4]。这一研究结果与本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品管圈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能够通过集体的力量有效的解决日常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难题,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患者病情的康复,且患者满意度也较高,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周慧燕.品管圈在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2):135-136.

[2]叶玉蕾.品管圈管理在骨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8,26(19):77-78.

[3]张如奕.品管圈在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养生保健指南,2018(33):128.

[4]杜娟,许国琼.品管圈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J].饮食保健,2018,5(44):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