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应用于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预防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舒芬太尼应用于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预防效果

刘兴莉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学部四川成都610072)

【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应用于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相关手术并进行瑞芬太尼麻醉的病人80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名,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预防。研究组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5~10分钟左右施行舒芬太尼5~10ug静脉注射;对照组的患者不进行任何舒芬太尼之类的药物注射。针对研究组和对照组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效果判断标准,采用预防效果的满意度调查进行评判。结果:经过满意度调查后,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40例中,非常满意为21例,较为满意为9例,不满意为10例,预防效果满意度为75.0%;研究组组患者40例中,非常满意为22例,较为满意为16例,不满意为2例,预防效果满意度为9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静脉推注舒芬太尼能对患者的术后早期疼痛进行较好的防治效果,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舒芬太尼;瑞芬太尼;早期疼痛;预防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114-02

麻醉后早期疼痛主要属于较强烈的急性疼痛,是人体经历疾病以及手术创伤后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1]。其特点是短时性,但极其强烈,尤其是创伤大的手术,易给患者造成精神上的打击,而且还影响全身各系统的功能,可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针对舒芬太尼应用于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预防效果进行探讨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材料

1.1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相关手术并进行瑞芬太尼麻醉的病人80名,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分组,将80例病患分为两组,每组40名术后患者,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女性患者有19名,男性患者21名,年龄为30至51岁;对照组女性患者有17名,男性患者23名,年龄为32至58岁。参与的手术类型基本为:食道癌根治术,全子宫切除手术,直肠癌根治术,乳腺癌根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参与的研究对象的基本要求为:①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应的自理能力,能进行正常的思维方式,与他人交流无障碍;②没有过往精神病史和家族遗传史;③不能罹患相关严重的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④没有相关药物成瘾性;⑤不能对阿片类的药物具有过敏性反应;⑥研究对象在参与研究前须签署知情同意书,表示知晓并同意相关研究,愿意主动配合相关工作。

1.2研究方法

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不同的方式。在对手术患者进行瑞芬太尼麻醉后,研究组患者手术结束前5~10分钟,静脉给予5~10ug舒芬太尼,对照组的患者不进行任何舒芬太尼之类的药物注射。

1.3判断标准

针对研究组和对照组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效果判断标准,本研究采用预防效果的满意度调查进行评判。由研究人员设计并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发放前对患者解释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以及方式,患者需要出于自身意愿对调查表进行填写,如果出现患者提出疑问的情况,参与研究的医护人员予以解释说明,或者由患者表述,医护人员根据其意愿代写。调查表当天发放后,需要当天收回,并保证调查表的回收率达到百分之百。满意度打分的考虑因素主要有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长短、意识恢复时间长短、拔管时间长短、自主疼痛程度评估、术后加药量等等。调查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较为满意、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人数+较为满意人数)/调查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12.0软件对材料数据予以统计性分析。本研究计量性数据进行t检验,计数性数据进行χ2检验。当P<0.05时,认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经过满意度调查后,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预防效果满意度为75.0%;预防效果满意度为95.0%。同时,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预防效果满意度分析

3.讨论

瑞芬太尼是一种单纯的u型的阿片类受体激动剂药物,该药物的清除半衰期只有大约7分钟,属于超短效类的镇痛型药物,其特点在于效果强劲、产生疗效的时间很短、但是持效性不强,患者用药后的恢复时间短,没有蓄积反应[2]。但是由于该药物的清除半衰期时间短,在人体内的代谢作用快速,患者使用瑞芬太尼进行复合型麻醉手术后,一旦麻醉作用停止,对患者的镇痛效果则会立即丧失,这往往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术后疼痛反应[3]。相比之下,临床研究显示舒芬太尼属于芬太尼衍生物药物,是阿片类镇痛剂中对术后疼痛的镇痛效果最为显著的一种制剂,该药物脂溶性较高[4-5],因此作用持续时间都明显优于瑞芬太尼。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对两种方式的预后效果满意度统计发现,对照组预防效果满意度为75%,研究组组患者预防效果满意度为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患者针对舒芬太尼应用于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预防效果相对满意。同时,针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稳定性强,所以,对患者静脉注射舒芬太尼能对患者的术后早期疼痛进行较好的防治效果,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王依慰,陈春龙,支亦博,等.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全身麻醉后对患者苏醒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6,29(02):170-177.

[2]俞增贵.帕瑞昔布钠和右美托咪定预防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

[3]冯锐,郑颖,高亚乾,等.瑞芬太尼对丙泊酚作用影响的研究现状[J].中国药房,2015,26(24):3450-3453.

[4]秦立鸣.舒芬太尼应用于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预防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8(1):46-48.

[5]陈惠英.舒芬太尼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7):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