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王斌

王斌

(延安市安塞区坪桥镇卫生院陕西延安717408)

【摘要】目的:思考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1:1比例分为对照组28例、实验组28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比较患者认知功能、血清学指标水平。结果:实验组认知功能、血清学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治疗3d时,实验组认知功能为(18.36±2.39)、对照组则为(14.34±2.31);实验组Hcy为(11.33±1.81)μmol/L、对照组则为(15.33±2.00)μmol/L。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模式,能够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同时,科学把控血清学指标水平,值得推广。

【关键词】阿替普酶;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血清学指标水平

【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2-0078-02

急性脑梗死作为中老年患者常见神经系统梗死病变,具有起病急、进展快、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的特点,于发病6h内可加剧机体血栓,引起神经功能恶化。若未对患者予以及时且有效救治,则会因病灶点的逐步扩大,诱发脑组织缺血和缺氧等问题,造成认知功能障碍。而在此过程中,早期和合理的治疗模式,不仅可加快患者神经、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还会预防血管性痴呆事件[1]。对此,抽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表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抽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1:1比例分为对照组28例、实验组28例。即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区间在45~70岁,中位数为(57.50±3.25)岁;发病时间为(2.46±0.89)h。实验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区间在46~68岁,中位数为(58.68±3.31)岁;发病时间为(2.18±0.75)h。各数据间比较相似(P>0.05)。

1.2方法

患者均执行补液、吸氧、降颅压、就诊水电解质、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且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意大利),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100mg/片)。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联合阿替普酶(生产企业: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德国),批准文号:S20110051)治疗,即以0.9mg/kg给药剂量,施行静脉溶栓救治,首剂10%药物需在10s内推注完成,余下则需在60min内泵入,1日1次[2]。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认知功能、血清学指标水平。其中认知功能,是以MMSE智力状态评分为准,总分为42分,分数越高证明患者认知功能越佳;血清学指标水平是以ELISA法为前提,对血清Hcy、NSE、6-k-PGFla指标予以测定[3]。

1.4统计学处理

借助统计软件SPSS21.0,对本文数据汇总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x-±s)、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若P>0.05,则证明数据相似,无研究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两组患者认知功能

治疗前,患者认知功能相似(P>0.05);但治疗3d、治疗7d时,实验组认知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比较患者认知功能(n,x-±s)

组别治疗前治疗3d治疗7d

实验组(n=28)12.35±2.0918.36±2.3920.90±2.86

对照组(n=28)12.99±2.4114.34±2.3116.50±2.72

t1.06166.39965.8989

P0.2931<0.05<0.05

2.2血清学指标水平

对照组Hcy、NSE、6-k-PGFla等血清学指标水平较差于实验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比较患者血清学指标水平(n,x-±s)

组别Hcy

(μmol/L)NSE

(μg/L)6-k-PGFla

(pg/ml)

实验组(n=28)11.33±1.8114.96±4.3681.40±7.50

对照组(n=28)15.33±2.0018.43±4.8760.09±6.81

t7.84672.809011.1309

P<0.05<0.05<0.05

3.讨论

针对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是由脑血供突然中断后导致的脑组织坏死)恢复期患者而言,均会存在各类后遗症,常见为认知功能障碍。虽该症状表现的发病诱因尚未明确,但已知其和海马结构、功能损伤等因素相关,即在丧失乙酰胆碱释放功能的同时,导致机体氨基酸抑制性、兴奋性失衡,增加谷氨酸浓度,引起认知功能障碍,而早期溶栓治疗则是预防此症状的关键[4]。例如:阿替普酶(Alteplase)作为常见血栓溶解药,由糖蛋白构成,内含多种氨基酸,可通过赖氨酸残基、纤维蛋白间的融合激活纤维蛋白,构成纤溶酶,治疗因链激酶引起的出血症状。但是,阿替普酶药物禁止在下述患者中予以使用,即存在出血性疾病者、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者、出血体质者、畸形缺血性脑卒中伴癫痫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者[5]。

本文可知,实验组认知功能、血清学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模式,能够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同时,科学把控血清学指标水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婉嫦,林继新.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3):379-380.

[2]陈静霞.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与非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2):244-247.

[3]褚洪高,唐倩,赵洋.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应激因子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6):103-106.

[4]赵宏,汪立松,童巧文.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8):1345-1347.

[5]孟杉杉.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4(3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