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佐翼白庆亮

黑龙江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中心医院骨外科161005

摘要:目的探讨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治疗的手术方法在对腰椎滑脱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5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治疗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完成后均有一定的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使用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治疗的手术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由于腰椎滑脱的特点,在临床上往往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一种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1]。但常见的治疗方法往往无法对患者进行较好的治疗。我院在对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使用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治疗的手术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5月-2014.5月间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50例,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为22-65岁,平均年龄为45.56±1.32岁。在准入标准上,所有患者均需要使用CT检查或是使用MRI检查的方式确诊为腰椎滑脱症患者。在排除标准上,需要排除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脏器功能障碍患者以及认知障碍无法耐受治疗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为22-63岁,平均年龄为45.06±1.36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患者年龄为25-65岁,平均年龄为45.98±1.4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需要使用常规的开放手术的形式进行治疗,在临床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严格的按照相关标准对患者进行之劳。观察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需要使用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手术治疗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在临床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使用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手术的相关椎弓根钉对患者进行内固定的处理,同时需要使用cage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椎体的置入,并在置入完成后对患者进行椎体之间的植骨融合。或是对患者进行后侧入路的治疗,在对患者实施后侧入路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使用Quadrant系统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首先需要采取仰卧位并使用全麻的方式进行治疗,并在X线的透视下对患者实施克氏针的相关定位,并在患者的腰后正中线中间进行手术切口的处理,对患者的黄韧带进行切除,同时需要对患者的椎间盘以及软骨的终板进行切除的处理,在切除完成后可以对患者实施植骨融合内固定的处理,在手术完成后对患者实施常规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3疗效标准

在本次研究中,疗效标准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患者无任何不适发生。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有轻微不适发生。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好转或加重,出现严重不适。同时需要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PSS17.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完成后均有一定的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如表1所示:

3.讨论

腰椎滑脱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也是目前脊柱外科临床上的多发病。主要指的是患者的腰椎峡部的上下关节突之间的狭窄部分出现了相应的崩裂,在患者的上下关节突中出现了崩裂后,锥弓往往会被变成两个部分,分别为上关节突、椎弓根、椎体以及横突,这一部分回和患者的上方脊柱保持着一种正常的联系[2]。但对于患者的下部分,在这一部分中,往往是下关节突、棘突、椎板,这一部分回和患者的下方骶椎之间进行相应的联系。这两部分之间在发生了崩裂后往往会失去骨性的连接,上部会由于失去了相关的限制,而出现移位的情况,这种情况就被称为腰椎滑脱。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治疗的手术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黎庆初,闫慧博,刘宝戈等.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J].脊柱外科杂志,2011,09(4):241-243.

[2]廖洪溢.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6):3714-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