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方社群主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浅析西方社群主义

张梦蝶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张梦蝶

【摘要】社群主义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西方主流的政治哲学的两大主流之一。社群主义承认社群,并意图恢复社群价值的重要性,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是相呼应的两种政治思潮,但社群主义并不试图取代自由主义的地位,而是希望通过修正自由主义对个人和社群的错误假设,强调社群对个人的重要性。

【关键词】社群;社群主义;个人;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537.32【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9-0001-01

社群主义的英文为“communitarianism”,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种政治思潮,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党的西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政治思潮之一。社群主义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对自由主义的批判。社群主义提倡“社群优先于个人、公共利益优先于正义,对当代自由主义的个人至上价值观、相对正义观、中立国家观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虽然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但是社群主义的初衷不在于取代自由主义的地位,而是希望通过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对其进行修正,这是由社群主义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所决定的的,社群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这就决定了社群主义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也就是社群主义本身不具有革命性,没有意识到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社群主义实际上就是一种修正主义,然而,社群主义虽然存在局限性,但是对于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社群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是资本主义国家寻求出路的积极探索。

一、社群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按照社群主义的产生发展来看,社群主义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对自由主义弊端的批判。社群主义自产生至今经历了30多年的时间,其发展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亚里士多德对于社群和城邦理念的承袭。关于社群主义的理论来源,各国学者均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观点,何霜梅学者认为“虽然社群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政治思潮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但社群思想由来已久。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人们关于社群以及个人与社群的关系的思考一直不断。事实上,社群主义借鉴了亚里士多德的社群思想和德性学说,同时也吸收了黑格尔的国家学说。”而亚里士多德的社群思想的集中体现则是其城邦学说,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这样为城邦下定义:“我们观察到的每个城邦都是某种社群组合,而社群建立都是为了某种善(因为人们都是为了某种他们所认为去作为)。因此,所有社群都在追求某种善,而其中包含最广的社群当然就会追求最高最广的善。这个社群即所谓‘城邦’,也可以称为是政治社群。”因此,从思想的发端来说,社群主义的核心词汇“社群”起源于亚里士多德,也可以说社群主义直接的知识来源就是对西方政治思想中自古就有的社群观念萌芽的继承和发展。

(二)20世纪70年代社群主义兴起。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自由主义是其主流的政治思潮,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推崇自由至上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例如:社会不平等的加剧、个人主义泛滥,社会责任丧失。再者,世界格局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全球化形势下国家的职能在不断弱化,各方学者在对自由主义的批判过程中不断形成了与自由主义相对的以社群为核心的社群主义思潮。因此,有学者指出:“在批评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各种新自由主义的反对观点在许多问题上逐渐形成了共识,而且这种共识是如此的广泛和具有系统性,以至于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哲学思潮,人们把这种系统地批评新自由主义的思潮称为政治社群主义。”

(三)20世纪80—90年代社群主义成为西方政治哲学的两大流派之一。社群主义发展至80年代就成为了西方与自由主义齐名的两大思想流派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有:罗伯特?贝拉、查理斯?泰勒、迈克尔?桑德尔等。他们对自由主义进行批判的焦点主义集中在对古典自由主义理论过分个人主义化的倾向、雷根总统时代的美国政府以及柴契尔夫人时代的英国政府。20世纪80年代,拉美爆发了债务危机、经济危机,新自由主义乘虚而入。拉美国家进行了国企私有化、价格自由化等改革。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苏东社会主义国家也开始引进新自由主义思想,开始实行市场自由化。拉美改革和苏东剧变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后果:收入分配不公平越来越突出、两极分化和贫困化十分严重、国家职能明显削弱、社会发展严重被忽视和社会道德风尚败坏等。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而引发了对自由主义的批判,特别是关于“正义与公平”的大讨论,其中对罗尔斯的“正义原则”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因此,社群主义在这一时期成为了与新自由主义并存的两大主流政治思潮之一。

二、社群主义的主要观点

(一)社群主义的自我观。社群主义的自我观是与新自由主义完全相对的,社群主义的自我观主张个人认同及价值观的形成,而不是个人在进入社群之前就由个人意志所决定的,我们必须透过个人与其所处的社群关系来发现它。也就是说,由于自我构成和自我理解的关系互为交互作用不可分,因此要理解一个人,也必须从其身处社群的生活背景来理解。社群主义的自我观有两大特点:其一,被动的设定。自我根植于特定的历史文化及传统中,每一个个体都在某个特定的时空、生长于某个特定的家或某个特定的社会中,诸多社会的属性和目的形塑了个体的特殊性和个别性。社群主义认为是由社群决定“我是谁”,而不是由我自由选择了“我是谁”。

其二,主动的探寻。人的自我,是由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所赋予的,个体必须在社群生活中,通过不断的互动,不断地的反省和探求,认知到自我和社群成员间的构成性关系,从经验中理解自己的身份,发现对自我的认同。

(二)社群主义的权利观。社群主义积极的权利是指公民的受教育权、工作权、保健权、休假权、接受社会救济权等等,国家对于这些权利的实现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采取积极态度并有所作为,这就是所谓主动促成的自由。其次强调个人对于社会的依赖性,认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是实现个人权利的前提。与通过个人的单独行动获得的权利相比,个人在社群的环境中以及在与政府的合作中所能够实现的权利要多。

(三)社群主义的国家观。社群主义认为,国家有干预和引导个人选择的责任,个人也有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义务。社群主义要求的是“强国家”,认为一个缺少公共利益的社会即使再有公正,也不是一个好社会;而只有国家所代表的公共政治生活才能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所以为了国家和社群的利益甚至可以牺牲个人的利益。

社群主义作为西方影响力较大的政治思潮,其存在和发展是有巨大意义的,这不仅仅是资本主义政治学家寻求走出自由主义困境的探索,也是资本主义政治思想家思想进步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