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雾化方式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疗效对比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两种雾化方式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疗效对比观察

朱玲

湖南省攸县人民医院412300

【摘要】目的临床对比不同雾化吸入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病例86例,按照数字随机划分为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使用超声雾化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氧驱动雾化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临床治疗,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更高,同时,止咳、退烧等指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更低,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支气管哮喘病例,选择氧驱动雾化方式进行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使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极大减少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应大力推广。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超声雾化;氧驱动雾化

在呼吸内科中,支气管哮喘是因多种细胞与细胞组分参与到气道慢性炎症,属于一种异质性病症,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呈正相关关系,一般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呼吸气流阻碍,引起反复发作的咳嗽、气促或喘息,随着时间延长,强度也随之增加,主要在清晨、夜间发作,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病程逐渐延长,气道会发生不可逆性缩窄,或者气道重塑。在临床上,主要选择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笔者选择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病例86例,有43例病例选择氧驱动雾化治疗,获得理想治疗效果,现报道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病例86例,按照数字随机划分为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3岁~12岁,平均年龄6.8岁,病程1~5d,平均病程3.4d,入院时平均体温为39.5度。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2岁~13岁,平均年龄7.1岁,病程1~6d,平均病程3.6d,入院时平均体温为39.4度。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病程、体温等相关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具体如表1所示: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超声雾化方式进行治疗。患者选择半卧位,将床头抬高30度,以促进膈肌下移,进而增加气体交换量,促使患者呼吸深度提高,以便于终末细支气管的雾化药物沉降,选择普米克令舒和特布他林药物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每次两次。

研究组:使用氧驱动雾化方式进行治疗,依靠高速气流,使之通过毛细管,在管口出现负压情况后,通过小管将药液吸出,然后通过高速氧气的气流撞击,形成细胞药物雾滴,促使呼吸道药物吸收能力得以提升,在下呼吸道直接播散,设置驱动13cm长度和10cm宽度,选择普米克令舒和特布他林药物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对氧气流速进行调节,防止因氧流量过大,损害患者的呼吸道粘黏膜,一般流速在每分钟6L左右,每日两次。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观察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全部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明显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病例治疗之后,研究组33例治愈、4例显效、5例好转和2例无效,护理有效率95.3%,对照组20例治愈、7例显效、4例好转和12例无效,治疗有效率72.1%,因此,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经过治疗,研究组喘鸣消失时间为6.8±2.6d,退烧时间为2.5±1.2d,止咳时间为8.2±1.2d,住院时间5.5±1.1d。喘鸣消失时间为10.3±2.8d,退烧时间为4.4±2.7d,止咳时间为12.2±2.9d,住院时间9.0±3.6d。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如表2所示: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发生1例恶心呕吐、1例食欲不振,发生率4.6%,对照组出现4例食欲不振、3例皮疹、4例腹泻,发生率25.6%,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更低,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在呼吸道内科中,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症,在儿童人群中最易发生,患儿患有支气管哮喘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不仅会加重病症,影响肺部功能,甚至还会影响患者的脑部功能,临床对于该疾病治疗,通常选择糖皮质激素治疗,主要以舒张支气管,改善症状为主。

近年来,雾化吸入方式,是利用雾化装置,将雾化药物液体形成气溶胶之后,吸入至呼吸道,促进黏膜湿化,提高局部药物浓度,进而稀释痰液,提高引流速度,进而促进支气管痉挛的解除。在临床上,通常有两种雾化方式,即超声雾化与氧驱动雾化,按照雾原理划分,超声雾化是通过超声波进行震动,促进药物液体成雾促进吸入,氧气雾化,是通过氧气流通,促进药物液体成雾,人体吸入药液。对于支气管哮喘病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支气管痉挛、缺氧症状,通过氧气雾化,可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在本组实验中,研究组的43例患者选择氧驱动雾化治疗,治疗有效率高达95.3%,比对照组的72.1%明显跟高,同时喘鸣音、止咳、退烧等指标消失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更少,研究组不良发生率仅为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6%,这说明,对于支气管哮喘病例,选择氧驱动雾化进行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使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极大减少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程胜,陈辉龙,王正云,王爱利,谢敏,曹勇,谢俊刚,熊维宁,徐永健.滴鼻和雾化两种不同激发方式对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气道炎症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3(02):121-124.

[2]范宏军.沙丁胺醇经两种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06):1332.

[3]郭瑞海.不同雾化方式在支气管哮喘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321-322.

[4]尹辉明,许燕山,蒋玉兰.沙丁胺醇经两种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对比[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03):387-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