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刍议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吴立君

贵州省独山县第六小学水岩分校558202

摘要:现阶段,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小学生中,而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得到过多地关注,造成问题不断加重。所以,笔者重点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现状,以及影响其发展的根源所在,最后提出改善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设计,希望能够对农村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提供有益经验。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对策设计

在我国《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应该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而对于农村教学而言,唯有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并解除其心理危机,才能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目前,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其成长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在以前的应试教育中,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并未得到真正地关注,所以,笔者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希望可以对农村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一、心理健康对农村小学生的重要性

首先,心理健康对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一个人在日常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和心理方面的特征,通常包含性格、能力及气质。处于生长阶段的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思维相对比较活跃,拥有强烈地参与意识和思考能力。但是部分小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心理存在问题,这些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比较差,缺乏足够的自信。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对农村小学生来说都严重制约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对这些学生在学校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可以很好地提升小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并能够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对农村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儿童在小学时期是塑造良好心理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生心理方面的特征对他们的全面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小学生只有塑造良好的心理,才能够使他们的身体和谐健康的发展。在小学阶段对其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和教育,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够使他们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并让他们为社会做出贡献提供一定的保障。

二、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观念滞后。在我国农村地区,有些小学教师并没有关注到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将基本的学生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传授教材知识,对于心理上有问题的学生,教师也是仅仅对其外部的行为表现进行管理,而没有抓住现象的本质,未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正确引导,也没有关注学生的真正需求。另一方面,农村观念相对落后,若明确指出某一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就会被等同于患了“精神病”,因此,农村地区大多数小学生并不会理性面对心理问题。

2.健康问题严重。当前,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落后,学生父母大都外出打工,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而小学生由于受到爷爷奶奶的过度娇惯,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与此同时,由于混乱无序的网络环境,小学生辨别不良信息的能力较差、自制力有限,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如果不能够进行合理地引导,有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三、农村小学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式微

1.学生层面:农村小学生的自身因素是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本质原因。通常而言,小学生的自身因素主要有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而且一般来说,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除此之外,也不排除一些是由于小学生的个体生理机能障碍或疾病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还不乏一些由于小学生的心理障碍、性格缺陷等因素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

2.学校及家庭层面:学校中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教师道德水平、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以及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都会或多或少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如果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是积极向上的,则会无形中提升学生的凝聚力,而教学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四、改善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

1.转变理念:如果推进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首先务必要转变基层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基层教育者要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在教学中贯彻心理健康的教育。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引进专业的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举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小学生发泄不满的平台。学校可以设立“心灵小屋”,通过与学生的坦诚交流,发现他们的心理需求,并进行合理地心理疏导;鼓励学生多进行社交活动,推进其心理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在新课标背景下,要求教师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教育方法,提升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导者和监督者,同学生的关系最密切,其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所以,大力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在改善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尽可能提供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促使其以更为积极地状态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田翠赵顺英高沐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15),70-72。

[2]董玉娟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10),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