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肛肠手术后患者采用中药坐浴熏洗配合艾灸对减轻术后疼痛的效果和护理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探讨肛肠手术后患者采用中药坐浴熏洗配合艾灸对减轻术后疼痛的效果和护理观察

罗怀

罗怀

湘潭县中医医院普外二科湖南湘潭411218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坐浴熏洗与艾灸配合护理方案在肛肠手术后的应用及对术后疼痛的缓解作用。方法:选择肛肠手术患者100例,均为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照组,n=50)与应用中药坐浴熏洗与艾针配合护理方案(观察组,n=50)医护总有效率、病程、疼痛评分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肛肠手术患者,医护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4%,高于对照组为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渗出物消失、水肿消退、创面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疼痛评分经评定无差异(P>0.05);干预后,评分值均有降低,但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肠手术后应用中药坐浴熏洗与艾灸联合方案护理,可增强手术质量,缩短术后康复进程,缓解疼痛,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肛肠手术;中药坐浴熏洗;艾灸;术后疼痛;护理

肛肠有相对特殊的组织结构及功能特征,促使术后创面较难快速愈合,进而引发水肿、出血等并发症。另外,因肛周区域有较为丰富的神经末梢分布,术后疼痛均较剧烈。单纯西药治疗作用欠佳,中医认为,此类疾病术后出现创面渗血、水肿、术后愈合缓慢的情况,多由气血运行不畅、气血阻滞、脉络受损等病机相关,治宜消肿化瘀、行气止痛[1-2]。本次研究针对所选病例,应用中药坐浴熏洗配合艾灸方案治疗,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总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肛肠手术患者100例,均为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与《中医肛肠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相关诊断标准符合。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29-67岁,平均(50.7±2.4)岁;病程1-11年,平均(7.7±2.8)年。其中脓肿13例,痔疮14例,肛裂17例,肛瘘6例。对照组50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27-68岁,平均(50.3±2.6)岁;病程1-13年,平均(7.2±2.6)年。共中脓肿15例,痔疮13例,肛裂18例,肛瘘4例,组间自然信息具均衡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本组病例应用常规医护方案。观察组:本组应用中药坐浴熏洗与艾灸配合医护方案。熏洗:取蒲公英、苦参、大黄、马齿苋、当归、黄芪、车前子适量,对熏洗液配置,上水煎40min,装袋妥善保存备用,每包200mL。熏洗时,取1袋于热水中加入,充分混合为2000ml,患者于熏洗椅端坐,使水蒸气对患处熏蒸,待水温下降至约40°C,协助患者坐浴,完全将会阴于药液中浸入,时间为5-10min。在完成坐浴治疗后,将艾条点燃,于临证取穴的穴位前约3cm处放置,以患者自觉有温热感为宜。上述两项操作早晚均各实施1次,每个疗程为7d。

1.3观察指标(1)对比两组医护总有效率;(2)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指标,包括创面渗出物消失、水肿消退、创面愈合时间;(3)对比两组疼痛评分,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以0-10分为评估范围,分值越低,疼痛程度越轻。

1.4疗效评定标准依据《中医肛肠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显效:疼痛明显缓解,创面无出血、瘙痒、感染;有效:疼痛相对减轻,创面无出血,轻微瘙痒,有少量渗液;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

1.5统计学方法文中所涉数据资料采用SPSS22.0展开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医护总有效率应用(%)表示,组间施以χ2检验检验,计量资料术后康复时间、疼痛评分应用(x±s)表示,组间施以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医护总有效率观察组肛肠手术患者,医护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4%,高于对照组为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中医观点表明,肛肠术后创口延迟愈合,有渗血、水肿等不良症状出现,与气机运行不畅、气血阻滞、脉络受损、肌肤痉挛等因素相关[3-4]。故医护时需以消肿化瘀、行气止痛为主。中药坐浴熏洗为中医重要医护技术,属典型的一项外治干预疗法,即通过坐浴及熏洗,经药力和热力共同作用,发挥消肿止痛、疏通经络、祛风除湿的作用[5-6]。本次研究观察组应用此疗法护理,所取方药可发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之效,经坐浴和熏洗,药物直达病所,有效成分被充分吸收,使交感神经和痛觉神经敏感度明显降低,促使患者疼痛减轻;另外,可对新陈代谢与血液循环予以促进,利于创面愈合;同时,还可发挥保持肛门清洁,抗感染作用。因中药大多含有抑制细菌、抗菌成分,故降低了感染事件率。艾灸疗法为采取艾条或艾绒于病灶或穴位上方放置作烧灼温熨操作,在热力、药力作用下,经经络所具有的传导作用,发挥温通气血、扶正祛邪功效,进而加快康复进程。两项方案联用,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医护效果,减少病程。本次研究结果与上述论点一致。

综上,肛肠手术后应用中药坐浴熏洗与艾灸联合方案护理,可增强手术质量,缩短术后康复进程,缓解疼痛,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鹏,王冰飞.中医导引术对预防肛肠手术后疼痛的影禹分析[J].河北中医,2014,36(3):449-450.

[2]卢灿省,王建民,石健,等.隔药灸脐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肛肠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12):1260-1262.

[3]孙昱,王军省,潘芳杰,等.龙甘消炎膏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并发症3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4):56-67.

[4]高强强.艾灸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56例[J].河南中医,2014,34(10):2304-2035.

[5]陈本会,薛萍,吴灵.艾灸穴位预防痔瘘术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J].华西医学,2015,30(2:321-322.

[6]李彩霞,梁敏玲.艾灸联合神灯照射在肛肠科术后尿潴留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7(3):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