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衣在治疗风咳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蝉衣在治疗风咳中的运用

潘静云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中医科213002

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医的风咳与西医的咳嗽变异型哮喘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运用虫类药治疗此类咳嗽。

关键词:风咳;咳嗽变异型哮喘;蝉衣

咳嗽是因为邪犯肺系,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的一种疾病。它既是一类症状,也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1风咳与咳嗽变异型哮喘的关系

咳嗽之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经中根据脏腑命名,将咳嗽分为肺咳,肝咳,肾咳,心咳,脾咳,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风咳最早出现于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咳嗽候》之书,书中有十咳之称,除五脏咳外,尚有风咳,寒咳,胆咳,支咳,厥阴咳。风咳的证候表现主要是干咳,咽痒,无痰或少痰,异味、外界气温变化等因素都能触发或者加重咳嗽,晨起或夜卧时是咳嗽的高发期,且会反复发作。舌苔通常为薄白,脉弦。咳嗽变异型哮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就为咳嗽,此类咳嗽不伴有明显的喘息、气促等症状,但具有高气道反应性,咳嗽变异型哮喘治疗原则与哮喘相同,只需吸入小剂量的β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既可,少数患者则需要通过口服糖皮质激素才能控制。治疗时间一般需在8周左右,大部分患者在用药后可以缓解症状,但是在停止用药后,咳嗽又会出现。由于咳嗽变异型哮喘反复发作,且咳嗽频繁剧烈,因此对患者的生活工作会有诸多的影响。由于咳嗽变异型哮喘在临床上表现为容易受风、冷刺激、异味等因素诱发,并体现出阵发性、反复性干咳或呛咳,并伴有咽痒等症状,体现了中医中风邪“善行数变”“风盛则挛急”的致病特点,因此可将咳嗽变异型哮喘与中医的风咳相联系。

2治疗风咳的用药特点

临床上治疗风咳,如果选用普通的祛风止咳药物,不一定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需选用药效更为峻猛的息风止痉药物—虫类药,方可达到目的。虫类药物药性长于攻逐走窜,通经达络,因而能搜风剃络,宣风泄热,消痛散肿。又因其是有情之品,血肉之物,又可生肌敛疮,活血化瘀,补益培本。且虫类药物与人类体质比较接近,和草木矿石类药物相比,更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且效果佳良,确有挽澜之功。蝉衣,药性甘寒,归肺肝经,有疏风清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之功效。根据其药效特点,对于风邪犯肺的咳嗽有较好的疗效。

3临床论治

笔者在门诊上共收集了26例风咳患者,临床表现以干咳为主,无痰或少痰,咽痒,见风易咳,时发时止,咳嗽发作时较为剧烈,服用抗生素或止咳类药物无明显好转,经常反复发作,且病程较长,短者一月余,长者十余年,其中六例儿童时期有哮喘史,胸片检查为肺纹理增加,血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

通常拟方为蝉衣10g杏仁10g桔梗10g甘草5g荆芥10g防风10g苏叶10g。

方中蝉衣为君药,入肝肺两经,有息风之功效,无论是外感风邪还是虚风内动所引起的咳嗽,都有止咳的疗效。桔梗杏仁为臣药,一升一降,可回复肺宣发肃降功能。荆芥防风苏叶为佐药,协助君臣,祛风止咳。甘草为使药,既可调和诸药,又有止咳之效。全方共奏息风止咳之义。若患者咳之较甚,有哮喘病史,可与方中加入其他息风药物,如地龙10g僵蚕10g全蝎3g。此类药物息风止咳之功效非一般草药可比,若有喘息发作,可加入炙麻黄平喘。若患者舌苔白腻,咳吐白痰,可加入白术15g茯苓15g薏米30g,遵脾为生痰之源,取四君三仁之意,健脾祛湿之法,有较好效果。若患者阴虚症状较重,可在方中加入款冬10g沙参10g麦冬10g百合10g等滋阴润肺之品,若甚者可加入阿胶血肉有情之品。以此辨证,患者服药后最短7天见效,最长一月见效,咳嗽基本都能缓解。加以巩固后,基本很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