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资源的开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1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资源的开发

胡宗菊

胡宗菊

(广安市前锋区桂兴小学广安638618)

读书时,语文是自己的最爱:听一堂堂激情飞扬的语文课,是一种享受;读一篇篇文采斐然的文章,是一种享受;写一篇篇文质皆美的习作,也是一种享受!可是,学是一回事,真当老师了,才发现教是另一回事:花了无数工夫却看不到学生的好成绩时,难免感叹语文难教;在作文教学中花了不少心智,煞费苦心而收效平平时,更感叹作文难教!

是的,作文难教,尤其是农村小学作文,更是难教。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教师主观上的原因,客观上教学资源的匮乏更是主要原因。因为资源匮乏,学生写来写去,都是套话,千篇一律;因为资源匮乏,以致无话可说,内容贫乏;因为资源贫乏,学生畏惧作文!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都说”功夫不怕有心人”,只要善于发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无米下锅”的状况是完全可以改变。

首先,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朱熹《观书有感》里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讲做学问要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同理,生活却是学生作文无尽的源头活水。小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无论“看到的”“听到的”,还是亲身经历的,当然都来自生活,就是“想到的”也同样来自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比之钢筋水泥的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其实更广阔,更丰富多彩的。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皆为农村学生作文提供了丰盈不竭的源泉。如:广袤瑰奇的自然风光。农村孩子常年与山水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花木瓜果、鸟兽虫鱼;农村孩子特有的玩耍方式。农村孩子一般不会有布娃娃,不会有遥控赛车,不会有酷溜轮滑……但他们会三五成群在溪边戏水,在树荫里玩老鹰捉小鸡游戏,会自制水枪…….再者,就是农村特有的劳动场景。坡上割草,田里插秧,院坝晒谷等等,都是城里孩子不能亲身经历的。

农村小学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尽量结合农村特点和地域特点,有意识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增加学生的体验。如。组织参观、访问、游览等活动,让孩子们去爬山、野炊、摘野果…….也可根据季节的变换,选择不同的场地,让孩子们去亲身体验。如,春天来了,让孩子们走进田野,走进大自然,去踏青、去郊游、去放风筝、去采野花、去扑蝶,感受春天的气息;夏天到了,组织孩子们去钓龙虾、捉蜻蜓、采莲子;秋天,让他们到田野拾稻谷、到果园摘果子,感受秋天的收获;冬天,雪花飞舞的时节,组织孩子们堆雪人、打雪仗。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中,培养了兴趣爱好,陶冶了心灵。也积累了写作素材。

农村广阔的天地是孩子们的乐园,也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更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感受能力。

其次,注重课外阅读,增加阅读量。“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叶圣陶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说法,都说明阅读对作文的影响和促进作用。阅读为作文提供了无尽的素材,也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当前,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内容贫乏,语言苍白,除了生活不充实外,读书太少也是一个原因。因此,指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农村语文教师一定要克服图书阅览室不健全、图书资料欠缺的困难,想办法、创造条件,来保证和增加小学生的阅读量。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是引领学生订阅《儿童文学》、《儿童故事画报》、《儿童世界》、《少年博览》等刊物,并给家长开列适合孩子的课外书目,让家长给孩子购买一定量的图书,并把自己的课外书全部放在“班级图书角”,组织学生利用中午或放学等时间观看。同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摘英本”,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也可把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及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写出来。最后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成果汇报”活动,在活动中把自己的“摘英本”拿出来相互交流、欣赏,这样,激发了学生读书兴趣,树立了读书信心,享受到了读书带来的成就与快乐。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视野开阔了,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最后,充分利用电视、多媒体等现代技术。

农村孩子除了在外玩耍,在家最热衷的事情莫过于看电视,电视成为他们了解外界的主要窗口。电视里的动画节目、动物世界、奇趣自然等都是学生作文的好素材。另外,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有选择地为学生播放一些有意义的图片、视频等,借以开阔学视野,拓展知识面,积累作文素材。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并无得成效的。只有长期不懈的坚持,方能收获丰硕的成果。